我国每一分多钟就会有一人死于肝癌。国外原发性肝癌发病高峰在60岁,但我国肝癌高发年龄却提前至35~45岁。追根溯源,乙肝、丙肝是最大主犯;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炎是发病的高危因素;另外和生活习惯、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姜是我国饮食中的重要调味佐料,民间更有“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健康”,“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等谚语,说明姜对人体的重要性。
天然香辛料确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生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吐、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然而现代科学验证,吃太多生姜可增加肝癌风险,生姜、八角、桂皮、茴香、花椒、胡椒、薄荷、肉豆蔻等香辛作料,或多或少含有可致肝癌的黄樟素。
肿瘤专家建议,不要天天在菜肴中加生姜等作料,尽量少吃卤菜。因为卤菜制作中,八角、桂皮、茴香、花椒等香辛料,是“当家”作料。如同“土豆长芽不能吃”一样,生姜烂了也不能再用。烂生姜的黄樟素含量更高。
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化学物质,俗称增白剂。长期以来,我国面粉生产行业使用增白剂来提高面粉的白度。用含增白剂的面粉做油条、麻花、烧饼、大饼、杂粮馒头等等,除增加产品成本、破坏维生素,不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食品中小剂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通常被认为毒副作用不大,但过氧化苯甲酰还原产物苯甲酸对于肝功能障碍者有损害,可能成为导致肝癌的叠加因素。有关专家认为,长期食用,对人体的累积损害无法估量。
多年来尽管专家、业界人士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次呼吁禁止在面粉加工中使用增白剂,但时至今日面粉增白剂仍然“我‘加’我素”。
三类蛋糕千万别买小心得肝癌
1.尽量不买加氢化植物油的蛋糕。目前大部分蛋糕上面的“鲜奶”都是氢化植物油,下面的酥皮中也加入了氢化植物油或麦淇淋。传统的选择,是加入真正的稀奶油和黄油。
2.尽量不买酥皮蛋糕。酥皮意味着必须加入大量脂肪,而且营养价值非常低。在目前情况下,通常加入的是植物起酥油,它含有反式脂肪。同样是高能量食品,奶酪蛋糕会好一些,因为至少奶酪中还含有大量的钙、维生素AD、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而起酥油除了一些反式脂肪之外,什么也没有。
3.尽量不买大量添加色素和香精的蛋糕。蛋糕内外的颜色尽量接近原色,除了少量点缀,最好少用浓重的颜色味道温和自然最好,那种扑鼻的香味,通常意味着加入了大量廉价香精。
国内外大量调查结果认为:尽管黄曲霉毒素不是诱发肝癌的唯一原因,而某些地区的肝癌发病与黄曲霉毒素的摄入密切相关。我国肝癌高发区广西福绥县和江苏省东县的调查证明(都是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每人每天黄曲霉毒素吃得越多,肝癌的发病率也越高,在这些地区肝癌的发生与黄曲霉毒素的摄入的确有关。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大量研究显示,酒精与肝癌有着密切关系。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每日饮酒超过60克者的HCC危险性增加。饮酒时间和开始饮酒的年龄对肿瘤发生几率没有影响。饮混合酒患肝癌的机会是饮温和酒或不饮酒的6倍。如果病毒性肝炎患者每日饮酒超过60克的话,其HCC危险性增加了大约一倍。
因此,对肝病患者则既要戒烟,更要戒酒、忌洒。乙肝病毒携带者或原来病情稳定的轻型乙肝患者,因为长期饮用常人可以耐受的酒量或一次饮酒过多,诱发慢性乙肝发作或加重,形成双重因素导致的混合性肝硬化、失代偿或肝癌。这些教训实在太多太深刻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