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IFN)α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精神异常等。少数患者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或严重精神疾病等。正确处理IFNα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IFNα疗效。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常须停止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为进一步规范并优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IFNα不良反应的管理和治疗,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是基于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遵照循证医学原则编写,可作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IFNα不良反应临床处理的指导。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会将对《共识》内容进行持续更新,要点如下。
1流感样症状
1.1概述与机制;1.2临床表现;1.3临床处理
2外周血细胞下降
2.1概述与机制;2.2临床表现;2.3临床处理
3神经精神系统
3.1概述与机制;3.2临床表现;3.3临床处理
4皮肤黏膜病变
4.1概述与机制;4.2临床表现;4.3处理
5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5.1甲状腺功能异常
5.1.1概述与机制;5.1.2临床表现;5.1.3临床处理
5.2糖尿病
5.2.1概述与机制;5.2.2临床表现;5.2.3处理
6其他少见不良反应
6.1间质性肺病;6.2视网膜病变;6.3体质量减轻
6.4腹泻;6.5脱发;6.6其他少见
临床最常见仅自身抗体阳性而无临床表现的患者,尤其是CHC患者并非IFN治疗禁忌证,需在IFNα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是否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旦出现不可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立即停用IFNα。
本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均来自网络,如涉及到作者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