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阐明了以下三方面,非常值得细细学习:
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3级各有的临床特征
肝纤维化的分级
肝脏炎症程度的分级
(一)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分度
在病毒性肝炎中只有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才会引起慢性肝炎。而丁肝必须在乙肝的基础上发生。HBV、HCV急性感染后,病程超过半年即转为慢性肝炎;也可由HBV、HCV携带者因病情发展而出现肝功能异常。有些患者的发病时间或肝炎病史并不明确,始终未出现不适症状,体检时才被发现。有的体检时已发现为肝炎后肝硬化了.
必须指出,慢性肝炎一旦被确诊就应及时就诊,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病原学指标,及时制订治疗方案,尽可能接受抗病毒为重点的综合性整体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慢性肝炎根据病情轻重分轻、中、重度三级,但对某一患者来说,在其病情的进展过程中,均可出现活动或静止状态,在不同的阶段病情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表现。
部分患者可有肝区不适等症状;还可出现肝外器官损害如关节炎、肾炎或肝肾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的症状;较重的患者还常见牙龈或鼻出血。相关体征为典型的慢性肝病体征,如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面部痤疮、肝脾增大等。但并不是所有慢性肝病患者全都具备。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肝炎患者均可出现上述表现,只是存在的程度、时间长短不同。
临床上将慢性肝炎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级,主要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根据年西安会议确定的对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程度分度参考指标,其诊断依据如下:
1.轻度慢性肝炎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
2.中度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慢性肝炎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症者.
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丶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克/升,胆红素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胆碱酯酶〈ChE〉单位/升,4项检查中有1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见表4。
(二)慢性肝炎的影像学B超检查诊断依据
慢性肝炎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肝炎三类.
(三)慢性肝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
慢性肝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主要考察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程度划分为轻、中、重度慢性肝炎,以及从慢性肝炎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结合考察慢性肝炎的分组、分期。
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在肝小叶内除有不同程度肝细胞变性的坏死外,汇管区及汇管区周围炎症常较明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因此,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变为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1)炎症坏死:常见有点、灶状坏死,融合坏死,碎屑坏死及桥接坏死,后两项与预后关系密切,都是判断炎症活动度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①碎屑坏死(PN)。
又称界面肝炎,系肝实质和汇管区或间隔交界的炎症坏死,其特点为单核细胞浸润,交界带肝细胞坏死,肝星状细胞增生,可致局部胶原沉积和纤维化,所以这些都是判定小叶炎症活动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依病变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发生于部分汇管区,界板破坏范围小,界面肝炎局限。
中度:大部分汇管区受累,界板破坏可达50%,界面肝炎明显。
重度:炎症致汇管区扩大,PN广泛。炎症坏死深达小叶中带,致小叶边界严重参差不齐,可致汇管区周围较广泛胶原沉积。
②桥接坏死(BN)。为较广泛的融合性坏死,根据坏死连接部位不同可分为3类。汇管区-汇管区(P-P)BN;主要由汇管区炎症及PN发展形成。汇管区-小叶中央区(P-C〉BN:沿肝腺泡3区小叶中央与汇菅区炎症、坏死互相融合,常致小叶结构破坏。
③中央区一中央区(C-C)BN。两个小叶中心带的坏死相融合。BN常导致桥接纤维化,与预后密切相关。BN的多少是诊断中、重度慢性肝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2)纤维化:指肝内有过多胶质沉积,依次对肝结构破坏范围、程度和对肝微循环影响的大小可划分为1~4期(Sl~S.)。
①S1。包括汇管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和局限窦周纤维化或小叶内纤维斑痕,两者均不影响小叶结构的完整性。
②S2。纤维间隔即桥接纤维化,主要由桥接坏死发展而来.s2虽有纤维间隔形戊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仍保留。
③S3大量纤维间隔,分隔并破坏肝小叶,致肝小叶结构紊乱,但尚无肝硬化。此期一部分患者可出现门静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
④S4。早期肝硬化,肝实质广泛破坏,弥散性纤维增生,被分隔的肝细胞团呈不同程度的再生及假小叶形成。此期炎症多在进行,纤维间隔宽大疏松,改建尚不充分,这与肝硬化还有区别。当肝硬化时,纤维间隔包绕于假小叶周围,间隔内胶原及弹性纤维已经改建,多环绕假小叶呈平行排列。
2.慢性肝炎病变的分级丶分期依据将炎症活动度〈G〉分为1~4级;纤维化程度〈S〉分为1~4期,慢性肝炎病变的分级、分期如表5所示
在表5中,在炎症活动度按汇管区、汇管区周围炎症及小叶内炎症程度定
级,当两者不一致时,总的炎症活动度以高者为准.
3.慢性肝炎病变程度的划分依据
慢性肝炎按炎症活动庞份刚纤维化程度(S)可分为轻、中、重3度。如SG,则应予特殊标明。
〈1)轻度慢性肝炎:包括原分型中慢性迁延性肝炎及轻型谩性活动性肝
炎.轻度慢性肝炎:G1~G2,S0~S2…具体表现主要:①肝细胞变性,点灶状坏死或凋亡小体。②汇管区有(无)炎症细胞浸润、扩大,有或无限性碎屑坏死(界面肝炎)。③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分型中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中型,其炎症活动度为G3级,纤维化程度为S1~S3期。具体表现主要是:①汇管区炎症明显,伴有中度碎屑坏死。②小叶内炎症严重,融合坏死或伴有少数桥接坏死.③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分型中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其炎症活动度为G4级,纤维化程度为S3~S4期。具体表现主要是①汇管区炎症严重或伴有重度碎屑坏死。②桥接坏死累及多数小叶。③大量纤维间隔,小叶结构紊
乱,或形成早期肝硬化。
4.慢性肝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确立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确立主要包括:
病因〈根据血清或肝组织的肝炎病理学检测结果确定病因〉,病变程度及分级分期结果。例如,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G3/S3;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慢性,重度,G4/S3。
本文来源-肝脏养护与肝脏疾病防治-马国柱马坚波主编
随手转发给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