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将凝血常规指标对重型肝病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急性肝炎组(AH)42例,慢性肝炎组(CH)58例,重型肝炎组(CSH)44例,健康对照组(N)19例。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CSH组的PT、PA、V、VII、VIII和APTT水平与正常组、AH和CH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2.相关性分析提示:重型肝炎患者PA与V相关性最高,r为0.82。结论:1.PT、PA、APTT、V、VII水平不仅对CSH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也是重型肝炎(CSH)与正常组、轻度肝病组(AH、HC、LC代偿)之间较理想的鉴别指标。2.重型肝炎患者V与PA的改变最吻合;V是重型肝炎很好的诊断指标肝病;重型肝炎;凝血指标;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重型肝炎(CSH)患者44例,其中男39例,女5例,年龄28-65岁。急性肝炎(AH)患者42例,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15-52岁。慢性肝炎(CH)患者58例,其中男53例,女5例,年龄17-61岁。健康对照(N)19例,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20-45岁。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年2-11月住院病人,均符合年9月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2标本留取(1)所有待检血浆均在抽血后马上分离,2-4小时内置于-80摄氏度保存。(2)病例收足后,将血浆一并解冻检测。同时随机抽取16份标本重新进行PT/PA测定,并和收集标本时测定的PT/PA对比以检验留取标本的合格性,其相关系数为0.。1.3检测指标(1)PT(凝血酶原时间,秒)(2)PA(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r(3)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秒)(4)FIB(纤维蛋白原,g/L)(5)PLT(血小板,/L)(6)V(凝血因子V活性,%)(7)VII(凝血因子VII活性,%)(8)VIII(凝血因子VIII活性,%)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系性采用多重相关系数矩阵。以上均采用STATA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2、结果2.1凝血指标在各型肝病中的水平表1各型肝病凝血指标的水平NPTPAAPTTVVIIVIIIAH.3土1.士.5士士士士42CH.6士1.土.5士土士士49CSH.6士20.士.1士士士士48N.1士0.士士2.士士士24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组患者的VII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CSH组患者的PT、PA、V、VII、VIII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2)与AH和CH组比较:CSH组患者的PT、PA、V、VII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2.重型肝炎凝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表2重型肝炎凝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PTPAAPTTVVIIVIIIPT—PA-0.79—APTT0.71-0.78—V-0..82-0.53—VII-0..81-0..77—VIII无无无无无—表2可见,重型肝炎患者PA与凝血因子中的V相关性最好,r为0.82;APTT与凝血因子中的V相关性最好,r为-0.53.3、讨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蛋白合成场所,它合成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抗凝因子及与纤溶系统有关的蛋白酶类;此外,它还可以通过清除已激活的凝血因子和纤溶激活物以及灭活肝素等方式调节体内凝血系统的平衡[1]。因此,在肝脏疾病时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各种类型凝血紊乱,实验室凝血检查可见各种凝血指标的异常。目前越来越多的凝血检查指标被用于临床,对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通过比较,PT和APTT按正常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顺序依次延长,而PA、V因子和VII因子则依次下降。通过统计学分析:CH组患者的VII水平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VII比其它指标能更早的反映肝功能的异常,医院的报道是一致的[3];而CSH组患者的PT、PA、APTT、V、VII、水平与正常组、AH组和CH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这些指标不仅CHS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也重型肝炎与正常组或轻度肝病(AH、HC、LC代偿等)之间较理想的鉴别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作为肝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凝血指标PA在重型肝炎患者以与凝血因子中的V相关性最好r为0.82,表明重型肝炎患者VII与PA的改变最吻合,重型肝病患者APTT与凝血因子中的V相关性最好,r也为-0.53,提示重型肝炎患者V与传统凝血指标PA和APTT均具有最高的相关性,表明V是重型肝炎很好的诊断指标,医院的报道一致[4]。凝血指标对肝病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我们的研究尽管就这些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但是基于肝病时凝血异常的复杂性以及肝病病情和病程的多样性,至今尚没有系统的凝血指标动态研究,尤其是重型肝炎进展过程中凝血指标的动态改变,这是一个临床和实验室都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论文QQ参考文献1.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三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0:.刘志国,毛远丽,刘佳等.肝病患者在PT秒时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6(3):一.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几项诊断参考标准.中华血液学杂志,,21:一.申德林,王全楚,焦栓林等。重型肝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展。实用肝脏病杂志,27(l):12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