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高招信息满天飞,专家无处不在,这些信息是否可靠?
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话“古人说:早吃姜,赛人参,晚吃姜,赛砒霜”。经常有朋友委婉的说:“不是晚上吃姜不好吗?”或是患者说:“你是医生不知道吗?”
除了“夜不食姜”外还有“秋不食姜”之说。这种说法的根源,是认为人体的气机,在一天里面,是有所变化的,早晨阳气上升,晚上阳气收敛潜藏,春天阳气上升,秋天阳气收敛潜藏,吃的东西要有所对应,比如,早晨吃一点温阳的食物,晚上尽量使得气机收敛,所以不适合吃一些温热发散的食物。我们人是杂食动物,吃的东西五花八门,我觉得总体把握即可。食物之间互相平衡,当您吃的食物总体量够了,那么寒热之间,多数是平衡的。看到有特殊寒热的食物,注意一下即可。
但是有病的时候就不能按照这个原则。
比如,晚上受寒了,当然要用温热发散的药物,所以不用说生姜,更厉害的发散要也是要用的。从未听说过治病的时候,温阳发散的药物,只允许上午用,下午就不能用了。而是用药有时候遵循有是症则用是药。
同样,在秋天的时候,人们更容易受寒,此时,受寒当然要用温热之药发散,如果拘泥于秋天不能吃姜用姜,则这样的方子是开不出来的。
所谓的古人说,我搜了一下:较早的书《证类本草》中无类似的说法,《神农本草经》中没有,《本草经集注》中也没有,《新修本草》中还没有。直至明代本草著作中才出现“夜不食姜”之语,认为:夜不食姜,是因为夜气敛而姜性散的原因。但有特意指出:如果是治病则不可拘泥,宜常用而不宜多用。
我讲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凡事都是要灵活掌握的,中医有些道理,是要在灵活的运用中把握的,您如果把它单独拿出来,作为不变的标尺,就是刻舟求剑了。
李夏:省中医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济南市人,农工党员。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40多年一直从事于中医临床、医、教、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在全国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国家和省级科研奖励5项,中医药学术会议论文交流数次。另外参编和主编著作4部,如《中医内科临床备要》,《消化道炎症与溃疡病防治问》,《肝硬化现代治疗学》,《病毒性肝炎诊断与治疗》。擅长治疗:萎缩性胃炎、痞满(慢性胃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甲肝、乙肝大小三阳等。
坐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经纬嘉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白癜风复发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