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约20%-30%的患者有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但是丙肝却不像乙肝那样引起人们的重视。
丙肝与乙肝类似,发病更具隐匿性,研究表明80%的患者很少或者无明显症状,患者常常仅仅只是感觉乏力,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肝区不适,食欲不振、恶心等其他症状。这就导致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丙肝属于RNA性病毒,易发生变异,所以目前尚无丙肝病毒疫苗问世,而体检又没有把丙肝列为常规检查项目,再加上症状不明显。为早期的诊断和预防带来了困难。在我国人们对丙肝的认识远不及乙肝,但是丙肝的危害与乙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应该重视丙肝的筛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丙肝这一“沉默杀手”给我们带来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