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肝癌发生有关。在亚洲(日本除外)HB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有乙型肝炎感染背景者占80%以上。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有HBV感染的人群发生肝癌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高5~倍。其中,HBsAg阳性者较阴性者危险性更高。病毒载荷量和患肝癌的危险性呈正比。在欧洲、北美以及日本,HC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发病因素。HCV在日本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0%~90%;意大利为44%~66%:美国为30%~50%。结果显示,HCV抗体阳性的人群较阴性的人群患肝癌的危险性高15~20倍。其中伴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要显著高于无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者。
(二)黄曲霉毒素流行病学上黄曲霉毒素(aflatoxinB1,AFB1)与肝癌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潮湿,适宜于黄曲霉的生长,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较为普遍,这些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研究表明,AFB1的摄人量与肝癌的死亡率呈正相关。迄今为止AFBI是已知最强的致癌物,可使多种动物发生肝癌,但尚缺乏导致人肝癌的直接证据。一般认为,黄曲霉毒素污染进一步增加了HBV感染人群患肝癌的危险性。
(三)代谢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因素与肝癌的关系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