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临床上患有乙肝的患者常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失眠、黄疸、肝区不适、肝脾肿大、肝纤维化的症状。反复的转氨酶升高、高载量的乙肝病毒水平、长期的抗原阳性状态会使乙肝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重大疾病,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乙肝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面广,人们一旦感染上病毒,很难清除,往往反复发作,转化成慢性乙肝,久治不愈易发展成肝硬化,乙肝肝硬化又易转成肝癌,严重危害人们健康。
一、为什么现在乙肝是世界难题?
乙肝是世界的难题,从来就不是中国的难题。因为中国有中医。当然,古代中医对于乙肝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解放后,大搞中西医结合,西医提高了中医的实践机会,中医也提高了西医的治疗效果。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乙肝不是难题。但是,现在怎么就成了世界难题了?传染病的归口治疗,对于疾控的意义重大,但是,客观上降低了临床医生的水平,封闭体系就是这样,技术资源基数小了,总体水平就降低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医药资本对于临床科研的绑架,这个是全球性的问题。如果医生说乙肝可以治愈,那么他工作上要求精益求精。收入上,少了药商支付的灰色收入,还有所谓的学术赞助。学术腐败是致命的社会毒瘤,学术腐败几十年如一日的逼迫临床医生把乙肝当做不治之症。我们不幸,这二十年也成为了受害者!中医有很多方法可以治愈乙肝,乙肝患者治愈后可以像普通健康人一样生活,这个在三十年前的传染科是共识,现在的传染科的共识是乙肝是世界难题,可悲!
二、现代医学对乙肝的认识和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乙肝的主要病理是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反应亢进。西医对乙肝的治疗仍然是综合措施,即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目前西医用于治疗乙肝的方法一般采用抗病毒药物。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除了拉米夫定,还有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以及最新的乙肝“神药”——TAF,也就是所谓有“替诺二代”。还有一个边缘化的药物“恩曲他滨”,还没有批准用于乙肝。
虽然这几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等各具特点,但都是通过取代病毒复制中延长聚合酶链所需的结构相似的核苷,而终止病毒的复制过程,所以能迅速清除血液中的乙肝复制型病毒,达到减少病毒量的目的,大多数病人都能较快地控制症状获得治疗效果。这类药物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能很快控制病情发展,极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只要几个月血清转氨酶就能正常,且能较快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但不同药物有较大差异,也因病人治疗前的病毒水平而异。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机制:乙肝病毒开始大量复制,肝细胞中的核苷酸就会被病毒一个一个分解,重组后形成乙肝病毒DNA,就像是拼图一样,但是乙肝病毒分不清核苷酸与核苷酸类似物,如果把核苷酸类似物拼到自己的DNA上,就会导致病毒DNA无法继续复制下去,这就是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的原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虽然抗病毒作用强且快,然而,由于核苷类药不能直接抑制病毒抗原的合成,对肝细胞核里的病毒复制母体绝少影响,无法杀死匿藏在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不能破坏肝细胞中的乙肝病毒DNA复制链。从这点上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所以必须长期服药,多数人甚至是终生服药。长期用药治疗会产生耐药性,还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性和抗药性。在治疗过程中易引起ALT和HBV—DNA的突破,致使病情恶化快速进展为肝硬化。长期服药,对病人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很多患者会出现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肝区发涨、肝区隐痛、胆囊炎症、脾胃不和、胃液反流、肾虚乏力等症状。
其次,核苷类药对人体免疫几乎没有作用。用核苷类药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常常肝功能化验结果正常了,血清HBV—DNA定量检测不到了,但还是“大三阳”。虽然病情暂时控制了,但如果不转换为“小三阳”,病情很不稳定,一停药多半早晚要复发。且经1年抗病毒治疗只有20%左右的病人“大三阳”消失,最终能达到的一般也只是“小三阳”,且疗程难以确定,此时血清中检不出病毒,而肝内仍有少数病毒母体存在,因缺少免疫控制,停药后病毒又可能开始大量复制,病情会复发,甚至出现反弹而发生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在较长时期中维持治疗才能维持效果,但也并不是说每个人一定需要终生服药,极少数患者可能五六年、也可能十年八年后才能考虑停药,用药容易停药难,你可要有思想准备。老年纪的人不少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年轻人长期用药怕会影响生育,即使已经有孩子了。对于长期服药,许多年轻人在思想上也不大好接受,服用三、五年后,许多人忍受不了,看到定期检查的化验单早已病毒转阴、肝功正常,就自行停药(或不专业的医生建议停药)。绝大多数人在停药不久后病情反弹,且反弹比治疗前更糟糕,抗病毒治疗必须重新开始,前功尽弃!所以,为防止乙肝病毒对肝细胞的损害(多为免疫损害),持续的病毒抑制才能达到想要的治疗效果。
核苷类药的另一个大问题是长期用药会发生耐药变异。许多病友用这类药物图个省事,以为只要每天吃一片药就行了,医院检查,同样要接受医生的指导。不然,一旦发生耐药性,那麻烦可就大了。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耐药的发生,慢乙肝患者必须在正规的医疗机构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动态监测肝功及病毒定量变化,掌握疾病进展情况,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一般来说,对于肝功正常,乙肝病毒定量(DNA)正常(低于检测下限),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可以每半年复查一次;如果相关指标不正常,或是已有肝硬化,或是正在服用抗病毒药物,那么至少应该3个月复查一次,只有勤查才能更好预防和治疗。
耐药变异: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的发生率最高,1年时14%~32%,与时俱增,5年时达60%~70%;在有免疫虚损的病人中更易发生。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同样发生YMDD变异,发生率较低,第1年只有4.4%,但以后呈指数增加,第2年达21.6%。阿德福韦第1年几乎不发生耐药,4年累计达15%;在“小三阳”的病人中较高,5年中逐年发生0%、3%、11%、18%和29%。恩替卡韦耐药率是最低的,初治病人5年一般不超1%,但如果是拉米夫定耐药的病人在服用恩替卡韦耐药率为1年7%、2年16%。此外,有研究表明: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病人,虽然可以获得持续的病情控制,但在5年之内仍有7%左右的病人会发展为肝癌,如果病人有肝硬化,这个比例高达17%。而如果表面抗原转阴的话,患肝癌的概率只有0.8%,即使病人已出现肝硬化,也只有6%的概率会发展为肝癌。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表面抗原转阴的概率很低,1%以下,绝大多数患者常年服药,可能终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控制病毒复制,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并且服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对于高耐药的品种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需要3个月复查1次,对于低耐药的恩替卡韦、替诺福韦,5~6个月复查1次,这样可以密切监测病毒复制情况、病情变化等。
二是干扰素。干扰素也有抗病毒作用,但主要是免疫调节剂。干扰素能够调节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免疫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作用是间接的。但是免疫激发的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人对激发免疫的反应不一样,通过使用干扰素可以达到一定治愈乙肝的概率,使一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治愈(表面抗原转阴),但是这种概率是非常低的,不是每个人使用干扰素治疗都会有效,有效率几乎30%都不到,短期转阴率仅10%左右,且复发率高、毒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大多数患者难于承受。三是保肝类药物。如肝泰乐、VC等。这类药物只能保肝,绝大多数无明显效果,不能达到治疗的作用。四是血浆蛋白类药物。一般只增强肝脏的免疫功能,不能达到直接的治疗作用。以上药物效果都不太明显,且服药周期长,久服后易伤阴体虚,停药后易复发或加重,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对乙肝的认识。
1、部分中医对乙肝的认识。
目前大部分医家认为乙肝属中医温病学范畴,因此指导乙肝治疗的理、法、方、药应遵循卫、气、营、血理论和法则进行。这一学派在乙肝论治上虽说也曾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在乙肝的病因和病理上未抓住根本,因而疗效始终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使得乙肝的治疗和科研停滞不前;部分医家力主乙肝属于中医杂病中的虚劳证,治宜分清气、血、阴、阳诸虚,从劳施治。这一学派从根本上忽视了乙型肝炎邪从外入的基本病因,因而只在部分患者症状改善上有些疗效,在抗原转阴上疗效甚微;还有少数医家折衷称是,他们的观点认为乙肝初期为温病,后期属虚劳。这一学派貌似全面,实则始终全非。
2、传统中医对乙肝的认识。
传统中医认为,乙型肝炎的病机不外湿、热、虚、瘀为主,而表现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特点。湿热夹毒,邪毒留恋;肝失条达,气虚血瘀,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湿、热、虚、瘀的病理变化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祛邪与扶正,两者不可偏废。祛邪着眼湿热毒瘀,扶正当固脾胃肝肾。第一,湿热疫毒之邪是其常见病因。湿邪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妨碍脾之运化,故虽为肝病,但多表现为脾胃疾病的症状,如脘腹满闷,纳呆呕恶,大便黏滞等;第二,正邪交争,迁延不愈,耗伤人体正气易致虚;久病入络,久病入血,血液运行不畅,又易致瘀,多表现为倦怠乏力,胁肋疼痛,面色晦暗,赤丝血缕等;第三,正邪交争日久,湿热之邪留恋难去,正气耗损无以为继,毒瘀互结停于肝脏,渐则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出现气、血、水代谢紊乱,出现鼓胀、肝积等顽症,甚至出现出血、神昏等危重变证。
乙肝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多变的。但就其临床主要特征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病程的缠绵性。主要表现在谷丙转氨酶呈阳性的反复出现和消失,病毒滴度指数升降的反复,以及“三阳”经治疗后的“转阴”和“反跳”;二是病邪的深伏性。肝为血海,乙肝病毒透过营卫,直入血分,在血分深处入滞留,潜伏不出,缓慢地侵害器肝脏;三是肝肾并虚。乙肝病毒的增殖和复制,破坏了人体的整修免疫系统,使患者的免疫能力急剧下降,由此引起肝肾并虚。
四、乙肝真的可以治愈吗?
现在有些所谓的医学专家把乙肝病给妖魔化了,往往会告诉患者:“乙肝会终生携带,要使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这些医学专家的说法完全是不负责任的,不但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而且也是完全错误的。据科研证明约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八十五的急慢性病毒性乙肝是能够完全治愈的,而只有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的病人演变为轻度慢性乙肝或中重度慢性乙肝,且经正规系统的专业治疗后,病变的肝脏组织仍可完全恢复正常而痊愈,只有极少数演变为轻度慢性乙肝或中重度慢性乙肝。说乙肝治不好,造成乙肝患者压力很大,没有信心治疗的现象,这样很不好,不管什么病,不治疗就会从小病变大病的,患了病就必须治疗。
还有些医生说,肝功正常就无需治疗,等肝功不正常了再治疗,这完全延误病情的言论。但是,好多人听信了。肝病只有在肝功能正常的时候进行治疗、干预,才能彻底阻断病情发展、恶化,杜绝肝硬化、肝癌。等到肝功不正常了,肝硬化了,再治疗就不好治了,治疗了,最起码能控制病情不再发展了,还有可以治愈的可能。然而,很多患者都是相信西医说的只要肝功能正常就可以不用治疗的谬论,导致成千上万的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其实乙肝早就能治愈了,只是被那些专家和利益集团给妖魔化了。在临床工作中,常见一些人来体检,看有没有乙肝病。结果化验一出来,有人是第二项阳性,有人是2、4项阳性,有人是2、4、5阳性。也有些病人,没有经过治疗,自己就抗原转阴了,一开始化验,就是第二项阳性了,有的第五项阳性了,有的2、5阳性了,还有的2、4、5阳性了,人家没有治疗就好了,凭什么就说:“现在乙肝病毒转阴是完全不可能的”?这些情况中充分说明,有些乙肝患者可以自然转阴治好的。当然,这是少数的,乙肝患者应积极治疗,不能只等着靠自然转阴,这只是说明乙肝是完全可以转阴痊愈的。
为什么乙肝能够自愈转阴呢?其实很简单,乙肝是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必然会受到病毒不同程度的破坏,抵抗力也必然下降,抵抗力下降,病毒复制速度就会变快,病情就会严重。大家都知道肝脏是解毒排毒的器官,肝不好,毒素自然会在身体里累积,而肝不好,胆也就不好,肠胃自然不好,肠胃不好,吸收不好,免疫力自然下降。这都是因果关系,也是很简单的道理。也就是从这些根本之处着手,调理肠胃功能,自身免疫力通过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得到了改善,免疫系统恢复,抵抗力增强,病毒复制速度变慢,以至于病毒慢慢消失。只有身体的免疫能力得到修复,病毒才会慢慢消失,从根本上从自身之处最终达到转阴的目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深不可解的。
自愈现象充分的说明乙肝大小三阳完全可以治愈转阴!乙肝大小三阳不能转阴是个不负责任的谎言!
事实上,现在西医都把乙肝当成传染病治是永远也治不好的,很多病都是认知上出了错误,所以永远治不好,很多病的病名自我局限,导致不能治愈。药物只能起到顺应人体自身修复的方向,才能达到痊愈的效果,反之,只会病上加病,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许多慢性病被医治成不治之症,让患者终身用药,引发各种并发症状的原因。现代医学基本是西方医学,也就是市场医学,看病只是借口和形式,认钱、认表症、认机器检测、认数据、机械地对抗治疗,杀病毒却不认命是其核心。现代中医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已坑害中医百余年,古中医对病邪洞若观火,药到病除治其根而成本极低,这在当今的市场医学中是不容存在的,只有被异化被打击被围攻的残酷现状。传统中医在千百年来的实践中积累了治疗乙肝的宝贵经验,对多数乙肝可以治愈转阴。但是,由于西医给中医扣上骗子这个帽子之后,只有一部分幸运的患者相信中医,通过中医辩证分型论治,被中医彻底治愈转阴,但还有大多数患者依然在西医的治疗下痛苦的煎熬。
五、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处于免疫耐受期是好还是坏?
西医常说肝功能正常,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很多肝病患者就自认为没有问题?我认为所谓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不能说得太绝对。
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进入人体之后,进行繁殖并且感染人体,但身体免疫系统并不对乙肝病毒造成特别明显的清除作用,乙肝病毒感染后的肝细胞,身体免疫系统也不进行破坏以及处理叫做免疫耐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功能正常并不代表肝脏没问题,而当肝功能不正常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肝硬化或者肝癌了。这是因为肝脏具有代偿功能,只要30%的肝细胞正常,就会维持肝脏的正常工作,肝功能检查显示不出异常。所以即使转氨酶的水平恢复正常,只要病毒仍在复制,免疫系统仍会继续对被感染的肝细胞实施攻击,时间久了病人的肝脏就会硬化(纤维化),甚至引发肝癌。所以,很多患者认为肝功能正常就可以忽视病情,就可以不用治疗,这是最大的错误。
其实我们没什么很好的办法可以判断一个HBV—DNA高,转氨酶正常(尤其是正常上限附近)的人是不是真正的处于免疫耐受期,即便血小板、白球比例、肝脾超声没事,也不说明问题。
那么肝穿刺怎么样?一小段肝组织是否能反映硕大的肝脏各处的病变程度?没准穿刺的部位G0S0,另外部位G3S3呢,而多点肝穿也很难开展,所以,人类目前还没有一个判断HBV-DNA升高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存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即便真的是处于所谓的免疫耐受期,在体内的病毒就不会损害人体吗?
临床中经常看到一些定期复查,各项检查都正常,突然一天就发现肝肿瘤的,怎么解释?
其实乙肝感染者不一定要走所谓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还可以直接发展到肝癌,因为肝细胞里面的乙肝病毒越多,发生乙肝病毒基因片段整合到肝细胞DNA里的概率就越大,也就是肝细胞基因突变成肝癌细胞的概率越大,从这个角度看,病毒还是越低越好的。
六、乙肝患者如何防止病情恶化?
最好的办法就是治疗,只有把乙肝治愈了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乙肝病情恶化。另外就是养,养肝护肝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乙肝恶化。那么乙肝患者该怎样治又该如何养呢?
治疗无非就是西医或者中医。一般来讲,人们都是比较认可西医,虽然知道西医治不好乙肝,但还是把希望寄托在西医上,直到肝硬化、肝癌,依然是求治西医,直至彻底失望。
肝病治疗首先是先强脾脏,并保持大、小便之通畅,加速病人因肝病减缓自身之新陈代谢,从而使本身的免疫系统提高,排除屯积于肝中之毒素,自然恢复健康。早在中国约年前,医圣张仲景就提出了治肝先实脾的不二法门。大家请看所有肝病死亡之人,皆是肝有病后,移转脾脏,造成脾脏肿大,然后小便困难,大便不出,腹部积水,然后肾衰竭,水积入心肺,最后心肺衰竭而死,无一例外。这皆是医师之过,并非此病不可活,如果所有医师都知此一法则,先固脾脏,使病不传经,保持大便通畅,小便正常,等到黑便期过后,是很有机会治好的。此黑便期是肝在排毒,并非肠胃出血,千万不可去用冰止血,否则无治,顺其自然,只要排便回到黄褐色,手上朱砂色退去,痊愈就指日可待。
在慢性乙肝的治疗过程中顾护中焦是永恒主题。其理有二:首先,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通过调养脾胃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及免疫功能,调节和改善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健脾实脾,土健则木达,起到既病防变的作用,再者,脾气健运,还有利于药物吸收和效应成分的输布等。其次,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湿热疫毒侵袭,肝脾受累最重,后期伤及肾脏,虚实羸弱相间。因此,调畅中焦气机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我发现有些中医治疗乙肝是有问题的,效仿西医抗病毒,把通过体外实验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诸多中药罗列在一起,应用大量清热解毒药物抗乙肝病毒,这是不符合中医治法的,不但不能取效,反而因大量久服苦寒之品而败胃伤正,导致患者正气更虚、邪气更盛,不利于病毒的抑制、肝功的恢复。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整体治疗,不是只靠一类药物,也不是一味猛攻,而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现在所有的科技都在研究杀死乙肝病毒的药物,实际上杀死是来不及的,因为病毒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变异,我们要靠恢复身体的机能来驱赶病毒,不让它在身体内生长,而人体是否具有病毒生存的条件,则是由我们的生活规律决定的。我们要好好理解中国医学说的“三分治、七分养”,真正将自己的身体养过来,才能够驱除病毒,达到康复的效果。
首先,肝病的调整要配合人体作息习惯的改善,恢复脏腑机能,提高抵抗力,然后才可以将病毒排出去。要先扶正,然后才能祛邪。实际上正常人的自身免疫力可以杀死乙肝病毒,只是因为我们的身体能量亏空了,体能达不到正常,病毒邪气才能在体内停留生长。现在大家都希望用药物靠外力将乙肝病毒杀死,实际上是杀不死的,因为身体亏空到一定的程度,病毒外邪进入人体也会形成一股力量,就像社会上如果警力薄弱,正气不够,黑社会就出现了,如果要跟邪恶力量对抗就需要增加警力,才可以将黑社会干掉。现在的治疗方法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