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来访,涉水后都应该知道的常识

台风和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极易造成多种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广大群众在全力开展抗洪救灾的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和自我抗病能力,认真做好各项灾后防病工作,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注意饮食卫生

受灾后,不要食用被水淹、变质和受污染的食品,不要吃未洗净的瓜果;不要吃搜饭菜,即使经过重新蒸煮也不要吃;尽量不吃凉菜。汛期病死、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很多,要坚决禁止其上市,千万不能食用。此外,还要防止误食有毒的蘑菇、野菜、野果等。

做好饮水卫生

洪涝灾害期间,水源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幼虫的污染。灾后,选择水源的顺序是井水、河水、湖水、塘水。饮用水塘不允许洗衣、洗菜等。生活污水要利用排水沟引至远离临时住地和饮用水源的地方。其次,存水的用具必须洗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灾区做好饮水卫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喝开水,不喝生水。

加强居室环境卫生

洪涝灾害过后对居住环境进行整治、消毒,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消灭鼠害

1、洪水期间鼠类集中在高地,局部密度很大,可用人力围打,或下鼠夹和诱鼠笼。

2、保护好食物和粮食,防止食物被鼠类污染。

3、灭鼠药诱饵毒杀。

4、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鼠类,死鼠应在远离水源的地方烧毁或深埋。

5、灾后建住房时,墙和室内地面要建好,设法不让鼠打洞。

防蚊灭蚊

1、夜间睡眠挂蚊帐。

2、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防蚊油或使用驱蚊药。

3、对周围的水沟、污水坑,投放杀虫的药物。

防蝇灭蝇

1、水灾期间建临厕所,不随地大小便。

2、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

搞好粪便管理

灾区居住条件较差,人口密度高,甚至人畜混杂,环境卫生恶化,这时粪便管理特别重要。

1、临时住地除选择地势较高处外,要求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

2、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埋上粪坑或挖粪坑。

3、粪坑要有掩盖,周围要挖排水沟,以防雨水冲灌。

4、不可随地大小便。

5、禽畜应建栏饲养。

6、简易粪坑要深挖。

灾害期间常见病防治知识

1、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的临床表现:持续发热,体温可达到摄氏40度,有脱水、酸中毒、相对缓脉、玫瑰疹等典型症状。

如有发现应及时送医疗单位隔离治疗。

2、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急剧无痛性腹泻和喷射性呕吐或米泔水样大便,无臭,微有鱼腥味,每日数十次。病人大量失水,烦躁不安、口渴、声音嘶哑、耳鸣、呼吸加快,直至引发循环衰竭、肾衰、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就医。

3、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所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简称甲肝)。

临床表现:食欲减退、腹痛、腹胀、腹泻、厌油、恶心、疲乏等症状。

4、钩段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表现极为复杂,病情轻重有很大差异。临床特点:骤然发热,全身酸痛、全身乏力,结膜充血等。重型有肺出血,皮肤粘膜黄疸或出血点等。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地隔离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原则。

5、红眼病

夏秋季节天气炎热,湿度较大,加上台风天气的影响,细菌和病毒更容易滋生和入侵,红眼病相对传染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红眼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病程发展快。

预防红眼病应注意生活细节,避免接触染菌的物品,一旦与病人接触后须立即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6、烂脚丫

抗洪救灾时,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经常受到擦伤,破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趾缝间浸渍发白、肿胀、破溃、糜烂等。

?下水劳动时,在可能的情况下,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

?如要下水,设法穿长筒靴。

?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还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

?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

7、烂裤裆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防护。

8、灾后谨防肠道传染病

?搞好环境卫生。

?把好病从口入关。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护水源。

?必要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免疫力。

?一旦发现自己和周围的人有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医院就诊。

来源:健康乐清

赞赏

长按







































北京哪能治好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zysx/1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