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山治疗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八法

作者:李寿山

编辑:黄榆媚

导读:

李寿山治疗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八法(一)

李寿山治疗肝病八法之二

医的肝病范围较广,本节所述肝病系指现代医学明确诊断的肝病的一部分,包括病毒性肝炎之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以及肝硬化等疾病。中医从肝病所致之“黄疸”、“胁痛”、“肝郁”、“痞满”、“鼓胀”等病立法进行辨证施治。其现代医学的理化检察及化验指标,文中不再罗列。

2.疏肝理气、清化湿热之法

方药

疏肝化湿汤

组方

柴胡10-15克,赤白芍各10-15克,

枳壳10-15克,茵陈蒿10-15克,

茯苓10-15克,厚朴6-10克,

藿香10-15克,清半夏6-10克,

白蔻仁3-6克,水煎服。

主治湿郁气滞胁痛证

适用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

症见

头昏乏力、纳呆、厌油腻、恶心、胁痛、脘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爽、舌苔白滑、脉象濡缓。肝功有损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方解与加减

本方系由四逆散合藿朴夏茯汤化裁组成。

方中柴胡、赤白芍、枳壳疏肝理气以祛瘀;藿香、白蔻仁、茵陈蒿清化湿热而退黄;半夏化湿,茯苓渗湿,厚朴燥湿。诸药合奏疏肝理气、清化湿热之功。

口苦、胁痛加郁金、黄芩;肠鸣、泄泻加白术、防己;腹胀、矢气不畅加腹皮、陈皮。乙肝表面抗原不转阴者,加虎杖、白花蛇舌草;偏虚者酌加补益药、活血药。

病案举例

湿郁胁痛(慢性乙肝活动期)

曲某,女,32岁。年2月26日初诊,病志号。

病史与主症

患乙型肝炎半年多,经治无效。经常右胁闷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口苦口粘,头昏胀痛,手足心热,小便色黄,大便不调。肝大,右胁下2.5厘米,舌质暗赤,苔黄腻,脉弦滑。

化验检查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检查:麝浊10单位,麝絮++,谷丙转氨酶单位。

西医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辨证

胁痛,腹胀,见黄腻苔,脉滑者多为湿热蕴滞、肝郁气结所致。伴见日苦口粘,纳呆身重,尿黄,大便不调等皆湿热为患。本案证系“湿郁胁痛”无疑。

治法

疏肝和脾,理气祛湿

处方疏肝和脾汤加减

柴胡15克,赤白芍各10克,白术20克,

枳实10克,党参20克,当归10克,

丹参15克,郁金15克,香附15克,

鳖甲20克,虎杖15克,甘草10克,

水煎服,日1剂。

3月4日复诊,进药6剂,胁痛痞满略缓,口苦口粘已止。已见初效,原方加减,治疗2月余,诸症消失,肝大回缩胁下0.5厘米,舌淡红无苔,脉弱而滑。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肝功正常。病愈后已8年,一切良好。

按语

本案胁痛、腹胀由湿郁气滞,肝气不舒,横逆犯脾导致肝脾不和所致,故伴见苔腻、脉滑、纳呆、尿黄等症。治用疏肝和脾汤加减,方由《伤寒论》四逆散、《金匾》枳术丸化裁成。方中柴胡、白芍、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枳实、白术消补兼施,导滞和脾:党参、当归补益气血扶正:丹参、郁金、赤芍活血化瘀止痛,配鳌甲软肝消肿;伍虎杖、甘草清热解毒以除未尽之邪。肝脾和调,气机升降复常,不祛湿而湿邪自化,药证相符,切合病机,故收到满意效果。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作者/李寿山,编辑/黄榆媚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赞赏









































北京最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丹芪胶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zlyz/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