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病毒,代表着艾滋。随着防艾知识的普及,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一点。HCV病毒,代表着丙肝。在一线城市中的社会认知度,只有38%。
HCV,丙型病毒性肝炎,一字之差,相同的传播途径、更大的危害性。在人人谈艾色变的今天,丙肝却仿佛逍遥法外的隐秘凶手,酿制着一桩桩无头悬案。
跟为人熟知的乙肝相比,丙肝未被列入普查,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发展到肝硬化、肝癌时,才明白病痛根源。
丙肝病毒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性接触等,急慢性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约半数以上与输血或注射血液制品有关。
丙肝是中国漏报率最高的法定传染病,保守估计,漏报率高达52%。这与丙肝早期症状的隐匿性不无关联。
丙型肝炎尚无疫苗可预防,一旦感染,仅有20%患者能自发清除病毒。
HCV病毒潜伏期长,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只是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精神不济等反应,很容易跟其他疾病混淆。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
隐匿的早期症状、形同艾滋的传染性、严重的晚期后果,“沉默杀手”的丙肝,仍然没有引起大众的重视。
丙肝可治愈,检查需趁早。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只有大约25%的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并不明显,有的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极容易忽视。因此,早期检查是关键,另外,早治疗会提高治愈率。白驳风白癜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