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血透违规操作,致26人染丙肝,大家需引以为戒!
编辑:小Z
来源:医学界感染频道综合整理自网络
新闻链接
人民网西安2月25日电(李浩)记者从陕西省镇安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获悉,2月17至19日,医院在对该院部分血液透析患者例行病毒抗体检测时,发现有部分患者丙肝病毒抗体阳性,随即将该院相关透析患者的医院检测。截至2月24日,经检测、会诊,初步确认丙肝病毒感染者26人。经专家组初步调查分析,此次感染是由于少数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的一起院内感染事件。目前,已启动调查问责机制。各项处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HC简称丙型肝炎),系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经血源性传播。临床表现有发热、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与乙型肝炎类似,但较轻。多数病例呈亚临床型,慢性化程度较为严重,也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多见于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者。
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很强,一旦感染丙肝病毒,大约50%以上都会形成慢性化,并极易发生为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丙肝隐匿性强,多数都没有明显的症状,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属于RNA性病毒,和艾滋病毒、非典病毒有相似之处——极易发生变异,所以疫苗的研发工作显得相当艰难。另外,丙肝的危害在于它的可转化性,虽然丙肝在急性发作时有可能自愈,但是更多的丙肝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丙肝。全球现有1.7亿丙肝患者,其中80%的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和乙肝一样,丙肝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经过20年的感染,大约10%-30%的丙肝病人又会患上肝硬化。肝硬化本身往往就能致人死地,另外其中还有5%到10%发展成肝癌。对于最终发展成肝硬化的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进行肝脏移植,但是在肝移植手术不能普及的情况下,预防病毒感染的发生和对慢性丙肝进行早期治疗必须得到重视。那么丙肝的传播途径到底有哪些?如何积极预防?
丙肝的传播途径
1.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2.经血传播:HCV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不仅因输全血可以引起,而且仅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等也有可能引起输血后丙型肝炎。受血次数越多,肝炎病毒感染率越高,如病人抵抗力弱,输血量大,而输入的血中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则受血者越容易患输血后急性重型肝炎或亚急重型肝炎,且预后差,死亡率很高。
3.性接触传播:研究发现丙型肝炎发病与性接触尤其与接触多个性伙伴明显相关。
4.母婴传播:此种途径远比少见,主要是家庭水平传播。
5.日常生活接触:经检验,丙型肝炎病人的精液、唾液及阴道分泌物HCVRNA阳性,提示性接触和日常生活接触可能传播HCV,但几率较低。
如何预防丙肝传染?
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因为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变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的做好科学的预防措施是关键,这样才能预防丙肝传染。
1.要保持生活有节奏。不要过度劳累,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会导致身体的抵抗力下降;
2.安全输血。
3.避免高危性行为。我们常说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要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像高危性行为都要避免。
血液透析患者如何预防感染丙肝?
血液透析患者是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输血、透析年限及透析器复用均是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患者及家属应注意以下问题,预防感染。
1.透析患者及家属应增强健康意识
透析患者及家属应该增强健康意识,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了解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疾病,主动性以配合治疗,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了感染的发生。
2.透析患者应了解丙肝的传播途径
患者因缺乏对丙肝的传染途径、疾病过程、治疗及预后等知识的了解,一旦得知自己感染丙肝,往往产生恐惧、忧虑等消极心理,有时会迁怒医护人员而产生抵触情绪。为此,应向家属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让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3.透析患者应加强营养
因透析患者全身状况较差,透析期间须控制水分,往往食欲低下,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患者应合理饮食,补充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疾病。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haoying
yxj.org.cn稿费~0元
小编
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手术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