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病防治之病毒性肝炎病

病毒性肝炎病

⑴流行情况:

鸭病毒性肝炎由鸭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春冬较为多见。鸭舍环境卫生差,湿度过大,饲养密度过高,饲养管理不当,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等不良因素均能促进本病发生。一周以内死亡率可高达%,1周至3周以内雏鸭死亡率不到50%。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⑵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1-2天,人工感染大约24小时,雏鸭大多为突然发病。病初,雏鸭精神萎顿,缩颈垂翅,随群行动,迟缓式离群,呆滞,眼睛半闭,常蹲下,打嗑睡,食欲废绝,部分病鸭出现眼结膜炎。发病几小时后,即出现神经症状,发生全身性抽搐,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头向后仰,角弓反张,两脚呈痉挛性运动。通常在出现神经症状后的几小时内死亡,少数病鸭死前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人工感染的病鸭一般都在接种后第四天死亡。

⑶诊断:

根据雏鸭发病急、常突然死亡、肝肿大、色淡(呈黄色)、有点状出血或瘀斑出血等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⑷防治措施:

a、预防与治疗措施。一旦雏鸭群发生病毒性肝炎,则采用紧急预防注射高免雏鸭肝炎血清,或高免雏鸭肝炎卵黄抗体-鸭肝金抗,每只肌肉注射0.5-1毫升,能够有效地控制本病在鸭群中的传播流行和降低死亡率。

b、在种鸭产蛋前3-4周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使子代雏鸭获得被动免疫力。

c、雏鸭引进的当天至3天内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接种。

d、病雏鸭淘汰无害化处理,并采取一般的综合性防治防疫措施。









































贵阳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zlyz/6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