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肝癌发生病例占全球肝癌发生病例的55%,其中80%-90%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面对严峻形势及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威胁战略目标,乙型肝炎的准确诊疗和全面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教育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为此,肝胆相照平台特别策划“斗乙微视”栏目,引领乙肝医学传播新模式。本期“斗乙微视”,肝胆相照平台特别邀请到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陈士俊教授对慢乙肝患者的评估与耐药作出指导。
慢乙肝患者,评估有多重要?
临床实例:一位慢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但从未治疗,就诊时已进展到肝硬化阶段,可见,对乙肝患者的疾病状态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那么,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评估疾病的状态呢?临床常用的评估指标主要有:肝脏功能检测、乙肝五项定量检测、HBVDNA定量检测、血常规、肝脏肿瘤标志物、肾脏功能、腹部彩超等,以及肝脏硬度、骨密度检测,必要时进行CT检查等。
如果肝功能正常,但病情进展,也需要抗病毒治疗,例如,患者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或者肝脏硬度明显增加,或者该患者有肝癌和肝硬化家族史,年龄大于30岁,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因此,肝病的治疗是预防性治疗,检查是预防性检查。
慢乙肝抗病毒时,耐药因素有哪些?
临床上抗病毒治疗药物很多,每一种药物发生耐药的几率不同,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等非一线药物,耐药的风险较高,而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一线药物则具有强效、低耐药的特点。
由于我国慢乙肝经治患者较多,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时间较长,耐药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曾总结8年的临床数据,其结果显示,恩替卡韦的耐药率从1.91%上升至8.12%,对此,我们应该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替诺福韦或者丙酚替诺福韦,尤其丙酚替诺福韦,具有靶向肝脏,快速抑制病毒,长期治疗耐药率持续为零的特点。
低病毒血症时,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在抗病毒治疗时,有些患者不能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临床称为低病毒血症。
低病毒血症是指HBVDNA在20~IU/ML,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很常见。
低病毒血症患者如果继续原方案治疗,E抗原血清转换几率非常低,耐药率增高,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也会明显升高,因此必须调整治疗。
临床实例:慢乙肝患者,恩替卡韦治疗两年,病毒载量始终保持在IU/ML,换用丙酚替诺福韦治疗6个月后,HBVDNA<20IU/ML,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
丙酚替诺福韦具有靶向肝脏、快速抑制病毒的作用,尤其近期已进入医保,费用下降,可谓临床优选。
调整治疗方案后,怎样才算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的标准呢?最好使用高敏的HBVDNA检测方法,HBVDNA<20IU/ML即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
精彩推荐
APASL
以SOF为基础的DAA方案应用“遍地开花”,真实世界数据赢得掌声不断
名家访谈
任红教授:TAF治疗慢乙肝5年数据显示强效安全,一线优选再获力证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年)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GanDanXia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