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报告我省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达9

什么叫做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90311/6947166.html

今天,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九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大家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主动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感染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种类

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甲肝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无肝炎症状和体征,但甲肝病毒IgM抗体呈阳性者)。

传播途径:粪-口。人群对甲肝病毒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乏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呕吐、恶心、腹痛,部分病人出现黄疸,如巩膜、皮肤和尿发黄。无症状感染者常见。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

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儿童在18月龄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或在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甲肝灭活疫苗。

此外,预防甲肝还要采取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通过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注意饮食、饮水卫生等。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传染源: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人群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感染结局与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转为慢性乙肝的可能性越大。约80%~90%的围生期感染者、30%的<6岁儿童感染者可转为慢性乙肝,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转为慢性乙肝的比例<10%;有15%~25%的慢性乙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而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可出现巩膜黄、尿黄如茶水样等黄疸症状、轻度发热等。重症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干细胞癌,甚至导致死亡。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目前对新生儿实行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在0、1、6月龄各接种1剂。同时建议乙肝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或暴露血液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家庭成员、多性伴者等接种乙肝疫苗。

其他预防措施还包括:

1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安全用血。

2

对牙科器械、内窥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

3

注意个人卫生,不和任何人共用牙具等用品。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输血、针刺、吸毒等。

临床表现: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等。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可供使用。

丙型肝炎的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抗HCV、ALT和HCV-RNA,严格筛选献血员。

2

预防经皮肤和粘膜传播——推行安全注射和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对理发用具、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劝其戒毒。

3

预防性接触传播——对男男同性和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HCV感染者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4

预防母婴传播——对HCV-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5

对高危人群筛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管理。

年,我省将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纳入省级医保。有危险行为者应尽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丙型肝炎治愈率。

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传染病。

传染源:患丁肝的急、慢性患者和HBV/HDV携带者。

传播途径:经血液(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

HDV是一种缺陷的RNA病毒,必需以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辅助才能感染人体,并易导致重型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临床表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尿黄、眼黄。急性患者可能有肝脏肿大、触痛或叩痛;慢性患者可有脾大、肝掌、蜘蛛痣等。HDV感染可累及威胁着许多HBV感染者,使其病情进一步加重。

目前对丁型肝炎尚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用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感染同样可以预防丁肝感染。在乙肝慢性感染者中,唯一有效的措施是避免暴露于任何潜在的丁肝病毒传染源。一些研究提示,减少性暴露和共用针头的措施与丁肝病毒感染发病率的降低具有相关性。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粪-口,水、食物污染常引起大的暴发或流行。

临床表现:类似甲型病毒性肝炎,缺乏特征性表现,但与甲肝青壮年发病率较高不同,戊肝容易出现黄疸,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孕妇、老年人感染后症状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后能够形成持续性感染和慢性肝炎,并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

戊肝呈世界性流行,亚洲、非洲是主要流行区,WHO(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发生万例感染,万例急性病例,5.66万例死亡。我国是戊肝高流行区地区,但不同地区戊肝流行强度和流行特征不同。我省的戊肝报告数居全国前列,近十几年来戊肝报告发病呈持续上升态势,戊肝占病毒性肝炎的比例由年的2.88%上升到年的9.15%,并有数起聚集性疫情发生,戊肝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戊肝尚无特异的治疗药物及方法,戊肝疫苗是预防戊肝的最经济、有效手段。

戊肝疫苗--重组HEV样颗粒疫苗益可宁(Hecolin)适用于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推荐接种人群为戊肝高发地区人群及密切接触者、育龄期妇女、中老年人、食品从业人员、大学生、畜牧养殖业人员、乙肝携带者等高危人群。

此外,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可控制该病的流行。具体包括:

1

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

2

对于戊肝患者应适当隔离。

3

合理处理人畜禽粪便;饲养场、屠宰场要加强猪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防止其污染水源及周围环境。

4

加工猪肉、海产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不食用半生不熟的猪肉类和毛蚶等贝壳类水产品。

5

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

防控成效

?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实施免费接种

?年,将甲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实施免费接种

目前,我省甲肝、乙肝发病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

甲肝报告发病数从年的例减少到年的例,发病率从8.51/10万降低至0.97/10万。

乙肝报告发病数从年的例减少到年的例,发病率从93.67/10万下降至25.71/10万。

虽然我省乙肝已经从高流行区转入了中低流行水平,但乙肝发病水平尤其是成人乙肝居高不下,我省每年依然有4~5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存在母婴传播的风险。年,我省启动了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免疫后血清学检测(PVST)试点项目,在金华永康市和台州椒江区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完3针乙肝疫苗后的1~2个月进行抗体检测,以判断其是否成功阻断HBV感染。经过近3年的检测、随访调查发现,我省实施PVST项目后,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6.90%,可见乙肝母婴阻断效果显著。

来源:省疾控中心

责编:何柯天

排版:周含格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微

扫描指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zlyz/13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