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常见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类型。其中甲型和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和丁型大多呈慢性经过,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3日常接触会传播乙肝病毒吗?4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0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
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政策。新生儿以及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02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不饮生水可防止病从口入。通过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0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
丙肝目前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通过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拒绝毒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5病毒性肝炎患者日常生活该注意什么?饮食
一、肝病饮食要“分门别类”
1、急性肝炎患者:此时不宜强调“高营养”或强迫进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如进食量过少,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可静脉补充能量,不提倡吃高糖食物。
2、慢性肝炎患者:宜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类食物(如:新鲜瓜果等);碳水化合物(如:谷类、薯类、蔬菜、奶制品等),少食多餐,应避免暴饮暴食。
3、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清淡营养少渣,避免进食生硬、粗纤维、煎榨及辛辣等刺激、不易消化的食品;低盐(每日食盐少于2g,约一小塑料勺大小)、低脂饮食,足量热量和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晚期肝硬化病人还应注意控制高蛋白饮食,以防出现肝性脑病。
二、绝对禁酒。因为肝脏是酒精主要代谢场所,而酒精和其代谢物会伤害肝细胞,形成酒精性肝病,甚至发生肝硬化。
三、食材新鲜,尽量选择清蒸、炖煮烹饪方式;炒菜宜用健康食用油。忌发霉、油煎炸、油腻食物,如肥肉、浓肉汤等动物脂肪
运动
运动有助于活跃腹腔血液,减轻肝脏淤血,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和吸收功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一)运动时机:
1、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卧床休息时回流到肝脏的血液较站立时明显增加,有利于肝脏恢复。
2:恢复期:进行适当的轻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走、做养生操等。
3:康复期:待肝功能完全恢复,体力也恢复至正常状态,可以增加运动量,选择空气流通或者空气清新的地方慢走、慢跑、骑自行车,球类,跳舞,瑜伽、太极、仰卧起坐、游泳等之类运动
(二)运动强度:活动期间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