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预防攻略

病毒性肝炎属于传染性疾病,是由于各种肝炎病毒经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入人体,而后到达肝脏,在肝脏内繁殖并通过机体的免疫活动损伤肝脏组织和细胞,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既然是传染病,就有预防的可能。在谈及预防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肝炎病毒是如何传染致病的。

肝炎是如何传染致病的?

现已明确,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还有其它非肝炎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也可致肝炎),在人类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其中,甲、戊两型肝炎系经肠道传染,即人们常说的“病从口入”。患这两种肝炎的患者会不断有病毒从粪便或其它部位排出体外,排泄物污染物品、食品或水源,就有可能再传播给他人,甚至导致大流行。

传播或流行的方式主要有下述三型。

①水源型粪便污染水源,尤其是饮用水被污染,如自来水管破裂被粪池污染、洪水爆发粪便四溢等,均有可能发生甲、戊肝流行。如我国新疆地区的几次戊肝流行均与洪水泛滥有关。

②食物型指吃了某种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后发病。如上海年甲肝大流行,即因市民食用污染了病毒的毛蚶所致。

③接触型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肝炎患者用过的物品,即存在染病的可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肝炎接触史者发生戊肝的危险性比无肝炎接触史者高18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病,包括了粪-口和口-口两个途径,这也导致出现肝炎患者家庭集聚现象的原因。

乙、丙、丁型肝炎系经肠道外途径传染,以血途径为主,乙型肝炎就曾有过“血清型肝炎”之称。一旦输入了含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如白蛋白、冻干血浆、丙种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或使用了被污染的注射用品或针灸,或长期作血液透析者均可患病。另外,由于病毒还存在于患者的唾液、泪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在家庭成员之间有可能因密切接触这些含病毒的体液,通过齿龈或其它伤口入血相互染病。

肝炎预防计划

弄清了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后,制订肝炎预防的计划就有了依据。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控制传染源。各种急慢性肝炎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积极治疗和加强患者管理是主要方法。然而,那些体内携带病毒但无临床症状的所谓“隐性病毒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若此类人员从事饮食和烹饪工作,其危险性可想而知。长期以来我国对从事食品业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上岗之前,还是某一定时间内均严格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肝炎的传播机会。

第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是预防甲、戊型肝炎流行的最重要措施。然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粪便管理以防病从口入,任重而道远。食品市场的严格监督和检查也十分必要。上海自年发生甲肝流行以后,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控制不洁毛蚶流入市场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甲肝发病率和防止了甲肝大流行。血液及其制品的严格筛选检测、注射或输液器瓶的严格灭菌消毒是控制乙、丙、丁型肝炎传染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全国各中心血站对献血员均常规进行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严格把关。但由于检测水平的限制及难以避免的假阴性等仍有少数漏检,可能导致使用者患病。医务人员严格掌握使用血液及血制品指征就是出于这个缘故。

第三,保护易感人群。所谓易感人群是指那些患肝炎的可能性较普通人群更大的人,如前面谈到的肝炎患者密切接触者,同性恋者机体免疫系统异常亦属易感者。另外,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临床检验工作者、牙医等由于工作对象的关系,有更多的感染机会。这些人首先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除了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外,受创伤后要适当地采取预防措施,如注射含抗表面抗原抗体的高价免疫球蛋白,服用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制剂等。母亲患有乙型肝炎,婴儿出生后正规使用乙肝疫苗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这项工作在我国已普遍开展。儿童缺乏对甲型肝炎的免疫力。在甲肝流行季节注射多价免疫球蛋白或甲肝疫苗亦是有效的预防方法。至于丙型肝炎的预防,目前尚无疫苗问世,相信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不就得将来会找到预防方法的。

第四,提高全民卫生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卫生条件越差,肝炎患病率越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我国是肝炎高发国,其原因确实与卫生水平有关。预防肝炎传播和流行,还要首先从提高国民的防病意识、养成卫生习惯入手,诸如“饭前便后洗手”之类的娃娃教育语言不仅要对孩童们常教不懈,对成人们亦有不绝于耳的必要。另外,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摸钱后洗手”这个问题。“孔方兄”利用人们对其珍爱的心理,为人类种下了许多祸根,传播肝炎可能要算是万祸之首。加强对肝炎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全民都了解肝炎的危害及预防之道同样十分重要。









































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zlyz/1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