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病毒引起的一种肝脏的病变,具有传染性。一般根据感染嗜肝病毒种类的不同,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其中乙肝为我国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据估计,目前我国一般人群乙肝流行率为5%-6%。全球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其中肝硬化占30%,原发性肝细胞癌占45%。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母婴、血源、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纹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以通过宫内、分娩、产后等方式传染给下一代(孩子)。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感染和在它的基础上重叠感染丁肝病毒。
病毒性肝炎的表现这些病毒可引起急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如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和黄疸等。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肝炎,一般预后良好,不会转为慢性肝炎,但有一小部分病人可能发展为重症肝炎,危及生命。
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后有可能会发展成慢性,有不少人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了乙肝病毒,小时候也没有任何的表现。丙肝病毒感染后,高达85%的人会转为慢性,绝大多数丙肝病毒感染,也没有任何症状。但是,有少部分人发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
病毒性肝炎危害人体健康,增加医疗负担,“预防”重于“治疗”。
甲肝、戊肝的预防①养成良好饮食和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用生水等。
②肝炎病毒可通过高温灭活。因此水产品一定保证做熟后食用。
③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对共用餐具、饮水器具均应消毒。
④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医院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⑤甲肝及戊肝疫苗均在我国上市,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接种。
乙肝的预防①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所有孕妇均应该进行乙肝筛查,并在必要时进行孕期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治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尽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普通新生儿全程接种3针疫苗后乙肝抗体阳转率(即具备乙肝抗体抵抗乙肝病毒的几率)高达97%-%。
②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器具应严格消毒。
③若性伴侣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伴侣的健康状况不明时,应使用安全套,以预防乙肝和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
丙肝的预防①目前丙肝尚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但是现在中山七院已经有了口服抗丙肝病毒治疗药物,基本上所有的丙肝病毒感染者,经过约3个月的短期正规治疗,可以清除丙肝病毒,达到治愈。
②对育龄期备孕妇女进行丙肝抗体筛查,如确诊为丙肝,应尽快治愈后再考虑怀孕。
③加强纹身、纹眉、修脚等行业使用的纹身(眉)针具和用品卫生消毒管理。
④男男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丙肝感染者建议使用保险套。
⑤严格筛选献血员,保证安全输血。
07/27-08/03世界肝炎日线上义诊周开启啦!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