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病毒学认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输血传播病毒、和Sen病毒是否引起肝炎尚未定论。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减退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甲型肝炎病毒(HAV)属于微小RNA病毒科,中的嗜肝RNA病毒属。HAV呈球形,直径27-32um,无包膜,由32个亚单位结构(称为壳粒)组成20面对称体颗粒。电镜下见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实心颗粒为完整的HAV,有传染性,空心颗粒为未成熟的不含RNA的颗粒,具有抗原性,但无传染性。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室温下可生存一周,干粪中25℃可生存30天,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生存数月。能耐受60℃30分钟,80℃5分钟或℃1分钟才能使之完全灭活。在-20℃~70℃数年后仍有感染力,在甘油内-80℃可长期保存。对有机溶剂较为耐受,在4℃20%乙醚中放置24小时仍稳定。对紫外线、氯、甲醛等敏感。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在电镜下,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1)大球型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又称Dane颗粒,直径42nm由包膜和核心组成,包膜厚7nm内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质核心直径27nm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是病毒复制的主体。(2)小球型颗粒,直径22nm。(3)丝状或核状颗粒,直径22nm,长~0nm。后两种颗粒由HBsAg组成,为空心包膜,不含核酸,无感染性。一般情况下,血液中小球型颗粒最多,Dane颗粒最少。HBV的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均能耐受。在37℃可存活7天,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2℃可保存15年。℃10分钟,65℃10小时或高压蒸汽消毒可以被灭活,对0.2%苯扎溴铵和0.5%过氧乙酸敏感。

丙型肝炎病毒(HCV)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HCV呈球形颗粒,直径30~60nm,外有脂质外壳,囊膜和棘突结构,内有由核心蛋白和核酸组成的核衣壳。HCV对有机溶剂敏感,10%氯仿、煮沸、紫外线等可杀灭HCV。血清经60℃10小时或1/0甲醛溶液37℃6小时可使HCV传染性丧失。血液制品中的HCV可用于干热80℃72小时或加变性剂使之灭活。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呈球形,直径35~37nm,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其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助。但细胞内的DNARNA无须HBV的辅助能自行复制。HDV与HBV同时感染人体,但大部分是在HBV感染的基础上引起重叠感染。当HBV感染结束时,HDV感染亦随之结束。

戊型肝炎病毒(HEV)目前认为时α病毒亚组的成员,HEV为20面对称体圆球形颗粒,无包膜1,直径27~34nm。HEV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对高热、氯仿、氯化铯敏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zlyz/1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