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雀啄灸疗法
(肝腧穴+期门穴+太冲穴等)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多数指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是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自身免疫因素等)破坏肝脏细胞,致使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还有自身免疫因素。
肝炎的治疗关键是消除原发病因、调整机体免疫、保护肝细胞、阻断肝纤维化,但迄今尚无安全、高效、理想的治疗药物。
灸疗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肝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肝炎的症状形形色色,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消化不好,乏力,黄疸,肝区痛,皮肤瘙痒,灰白便,以及肝外表现等。
中医认为肝炎患病的原因主要是正气不足。由于饮食不节或失节,损伤脾胃而不能化湿,湿热内生,困脾伤肝,造成肝胆脾胃不和,从而加剧对正气的损伤,导致了肝炎的发生。
另外,由于正气不足,极容易感染疫毒,所以,肝炎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大众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1、疏肝理气、通经活络。可选肝腧穴、期门穴、太冲穴、大椎穴、章门穴。
2、健脾和胃,行气活血。可选脾腧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3、升阳益肾,调理冲任。可选肾腧穴、神阙穴、气海穴、天枢穴。
肝腧穴、期门穴、太冲穴
大椎穴、胆腧穴、脾腧穴、肾腧穴、中脘穴、章门穴、神阙穴、气海穴、天枢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雀啄灸。
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皮肤之间距离并不固定,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
初灸者,一般每穴灸上20~30分钟,至皮肤稍有红晕。之后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施灸时间。
该灸法的热感要强于其他悬灸法,温度突凉突温,可有效唤起腧穴和经络的功能,对灸点远端的病痛和内脏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适用于急症和比较顽固的病症。
雀啄灸以上穴位,躯干部穴位每穴20~30分钟左右,四肢穴位每穴施灸10-15分钟。
治疗期每天1次,巩固期隔天1次。
若施灸过程中感觉某穴特别舒服,则此穴可增加施灸次数。
肝腧穴:用手掌心按揉10-20次。
期门穴:用拇指按压20-30次。
太冲穴:用拇指拿捏20-30次。
肝炎患者宜多吃五谷杂粮等含淀粉类食品以及各种蔬果类等食物,可以供给糖,补充日常生活所需热量,增进肝脏的解毒功能。
适宜的食物:芝麻、花生、大豆、菜子、玉米、葵花子、椰子等,以及植物油、蛋黄、牛奶等。可为肝炎患者提供脂肪酸,补充热量,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不适宜的食物:酒精,刺激性食物(如姜、葱、辣椒等),油腻煎炸之品,生硬、带刺或带骨的肉类。
附:食疗增效简便方1——鸡骨草煮田螺
鸡骨草30~60克,田螺~克
清水养田螺24~48小时,日换2~3次水,以除泥土。再与鸡骨草同煮成汤。
每日饮用2~3次。连服7~10天。
消炎解毒,清肝和脾。适用于早期肝炎患者。
附:食疗增效简便方2——绿豆酸枣酿藕
绿豆克,酸枣仁50克,连节大藕4节(约克)
以清水浸泡绿豆、枣仁半小时,处理干净,备用。再将藕一端切断后,把豆与枣仁装入藕孔中,装满后将切断处盖回,用竹签固定。入大铝锅中,加冷水上火煮,直至藕烂熟。
食藕饮汤。每日2~3次,连服7~10天。
养肝安神,清胆通脉,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或迁延性肝炎并伴有肋痛者。
附:食疗增效简便方3——基黄木香煮蛋
田基黄60克(鲜品克),木香6克,鸡蛋2枚
药物与鸡蛋同入适量水中,煮至蛋熟后,剥去蛋壳再煮15分钟。
饮汤食蛋。每日1次,连服7~10天。
祛风散寒解表。
附:食疗增效简便方4——蒲公英茵陈饮
蒲公英50克,茵陈克,白糖适量
二味洗净,用水毫升,煎到~毫升,加白糖适量,可为一次用量。
分两次服用。连服7~10天。
清热解毒,除湿利胆。适用于湿热而表现出黄疸的病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