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你是不是了解

丙型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会有哪些典型的症状呢?一般较乙型肝炎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有分很多的模式,一起来了解下。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

1、潜伏期:本病潜伏期为2~26周,平均7.4周,血制品引发的丙型肝炎潜伏期短,一般为7~33天,平均19天。

2、临床经过:临床表现一般较乙型肝炎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常见单项ALT升高,长时间延续不降或反复波动,患者ALT和血清胆红素平均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病情较重,临床难与乙型肝炎区分。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容易慢性化,据视察,约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急性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为无黄疸型,ALT长时间波动不降,血清抗-HCV延续高滴度阳性,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视察ALT及抗-HCV的变化。

虽一般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轻,但亦可见重型肝炎的产生,HAV,HBV,HCV,HDV和HEV5种肝炎病毒都可引发重型肝炎,但产生的背景和频率不同,欧美统计资料表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因以:HBV占多数,日本则以HCV占多数,推测其缘由可能是日本人群HCV感染率远高于欧美,其次是欧美的HCV基因型与日本的不同,我国还没有详实资料,多数报导以HBV占多数,HCV致重型肝炎中又以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V感染者占多数。

3、病毒血症的模式:对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随访研究表明,HCV血症有以下几种模式:

(1)急性自限性肝炎伴暂时性病毒血症。

(2)急性自限性肝炎伴延续性病毒血症。

(3)延续性病毒血症但不产生肝炎,呈HCV无症状携带者。

(4)慢性丙型肝炎伴间歇性病毒血症。

(5)慢性丙型肝炎伴延续性病毒血症。

4、HBV与HCV堆叠感染:由于HCV与HBV有类似的传播途径,因此同时感染这两种病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更多见的是在HBV持续性感染的基础上又感染了HCV,解放军医院发现,在HBsAg阳性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抗-HCV阳性率在轻型慢性肝炎(慢迁肝)为0(0/14);慢性活动型肝炎为24.24%(8/33);慢性重型肝炎为33.33%(3/9),显示随乙型肝炎的进展和演化而阳性率增高,推测其缘由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进程中,接受输血等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增多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报告指出,HBV/HCV堆叠感染的重型肝炎与单纯HBV感染的重型肝炎,2组的胆红素,AST/ALT及病死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堆叠感染组的肝细胞坏死远较单纯HBV感染的重型肝炎严重。

有人视察HBV和HCV堆叠感染病例的HBVDNA和HCVRNA同时阳性的只占19%,大部是HCVRNA或HBVDNA单项阳性,另外HCVRNA阳性者中几近都是抗原阴性病例,提示病毒堆叠感染的产生增殖干扰现象。

5、HCV感染与肝细胞性肝癌(HCC):HCV感染与HCC的关系日趋遭到重视,从HCV感染发展到HCC平均约25年,也可不通过肝硬化而直接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各国HCC的抗-HCV检出率报告不一,我国初步报告为10.96%~59%,由于HCV具有广泛的异质性,HCC的产生与不同基因型的HCV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日本和美国HCV流行情况基本类似,但在日本与HCV相干的HCC较多,而在美国较少,研究结果表明,Ⅱ型HCV具有复制水平较高及干扰素医治反应差的特点,在造成肝病进行性发展和癌变进程中可能起侧重要的作用,也为研究HCV致HCC机制提供了份子流行病学根据。

HCV致癌机制与HBV有所不同,已有研究表明HCV不像HBV能整合到肝细胞DNA中去,有报告认为HBV与HCV的两重感染似可增加肝细胞癌的产生概率,故应注意HCV与HBV共同致癌的作用。

6、HCV感染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一般依自身抗体不同将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4型,其中Ⅱ型AIH指抗核抗体阴性而抗-LKM-I阳性者,最近研究将Ⅱ型AIH分为两个亚型:Ⅱa型AIH:年轻人多见,女性为主,有家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医治效果好,与HCV感染无关,Ⅱb型AIH:多为老年,男性,无家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病毒医治优于免疫抑制剂,与HCV感染相干,抗-HCV阳性,抗-GOR阳性,此类患者必要时应查HCVRNA。

本文来自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寻求文章推行、广告合作请与我们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yfbj/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