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高流行区。很多人对乙肝的传播途径有误解。事实上,共饮共餐、一起工作学习、握手等日常接触、拥抱或接吻、打喷嚏、咳嗽等,都不会传播乙肝。但为防患于未然,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
新生儿必须注射乙肝疫苗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母婴围产期传播在我国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其次,感染乙肝病毒后形成慢性携带状态的概率与受感染时的年龄关系密切:1岁以内感染乙肝病毒后,约有70%~90%会发展成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2—3岁幼儿为40%,7岁儿童为6%~10%,成年人感染后成为慢性携带音的比例为5%左右。
再次,仅对澳抗阳性产妇产下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接种不能预防幼儿时期的水平传播,对所有新生儿普及接种乙肝疫苗,既可以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儿童中新传染源的产生,也可以阻断儿童时期的相互传播。
最新研究证明,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病毒感染概率很低,10~11年中的感染概率为0.72%。
建议孕妇接种时间
为预防肝炎,育龄女性可提前注射乙肝疫苗,建议在孕前9个月进行。怀孕女性最好在妊娠期的头3个月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即使以前检测过或接种过疫苗。
孕妇孕期需定期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如发现异常则提示可能需要治疗,建议转诊至相关科室。若孕妇是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阴性,说明她对乙肝无免疫力,建议分娩后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将来被感染。建议这部分成年人接种
危险的传染病、口腔科、血液透析室及经常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均有被感染的可能。应严格操作规范,作好个人防护,对污物、废品严格消毒,且应定期检测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任何年龄的人都应该按规范流程接种乙肝疫苗。以新生儿接种流程为例:全程接种3针,第一针是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二针在一个月后接种;第三针在第一针接种后6个月接种。若错过接种时间,不必从头开始,只要完成余下的疫苗接种即可。
接种后是否需要检测抗体?
在接种完3针乙肝疫苗后,大多数人不需要检测乙肝表面抗体,但下列高危人群需要检测: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在完成接种后1-6个月,需检测抗原和抗体;2.医务人员、免疫功能低下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性伴侣,在完成接种后1-2个月检测表面抗体。图文编辑:姚学君
内容来源于网络
治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