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巴勒莫大学AntonioCraxi教授访谈
编者按:年4月1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51届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年会圆满落幕。在当天的闭幕式上,意大利巴勒莫大学AntonioCraxi教授作为EASL病毒性肝炎共识委员会成员、EASL丙型肝炎临床治疗指南委员会主席,为大会进行了有关病毒性肝炎诊疗进展的总结。会后,《国际肝病》邀请Craxi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本文中,Craxi教授针对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解读。
1对HBV感染患者的诊断标准已更加完善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表明,瞬时弹性成像作为肝纤维化的标准化诊断技术,会受到HBV治疗应答的双重影响。在治疗的第一个月,由于炎症缓解,肝硬度值出现急剧下降;在随后的第二阶段,随着纤维化重构和倾向性消退,肝硬度值继续下降。该项研究以及关于瞬时弹性成像的其他研究表明,如果将弹性成像之类的技术应用于乙型肝炎患者,应该将炎症坏死考虑进去,而炎症坏死是疾病活动期患者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检测假阳性率较高的原因。这项研究结果意味着,我们必须根据转氨酶水平对诸如瞬时弹性成像的诊断阈值进行校正。
2口服抗HBV药物的又一治疗指征:免疫耐受期患者韩国一项研究表明,免疫耐受期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提高生存率以及减少肝硬化、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有益。因此,对于那些按照惯例不需应用NA治疗的患者,强烈建议给予扩大治疗。
3CHB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远期预后:警惕结直肠癌和宫颈癌一项来自中国台湾的研究表明,接受NA治疗的CHB患者肝外恶性肿瘤(非HCC)的发生率较未接受NA治疗者,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以及女性宫颈癌的数量增加。如果这些数据得以证实,在实践中,对于长期应用NA治疗的患者,则需要通过结肠镜或妇科检查进行定期筛查。
4特殊人群的治疗德国一项研究针对HDV/HBV合并感染患者分别接受干扰素或NA治疗的转归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疾病活动期患者接受基于干扰素的治疗后,在提高生存率、降低失代偿事件和癌症的发生率方面,远远优于未接受治疗以及仅接受NA治疗的患者。不过,该效果主要局限于HDVRNA得到抑制以及HBsAg转阴的患者。
对于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替诺福韦单药治疗与替诺福韦联合治疗同样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项研究纳入例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替诺福韦单药治疗与替诺福韦/恩替卡韦联合治疗相比较,结果表明无论突变类型、是否发生拉米夫定耐药或者多重耐药,第96周时两组病毒学应答率均非常相似。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简单化即可,单用替诺福韦足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5新型抗HBV药物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是替诺福韦的前体药物,因为其主要在肝细胞内聚集,可以应用较低的剂量。理论上,它对肾脏和骨骼系统的损害较少。本届大会有两项研究分别考察了两药在治疗HBeAg阴性和阳性患者的疗效。结果证明,在病毒抑制方面,TAF与替诺福韦的效果相似,并且在骨质疏松和肌酐清除率减退等不良反应方面,TAF确有减少趋势。目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结果以将其应用于临床。
此外,NVR3-作为第一代HBV衣壳蛋白抑制剂,以完全不同于标准NA抑制的方式,诱导无功能性HBV衣壳颗粒装配的加速,从而阻断HBV复制。在本届年会上,有学者报道了有关NVR3-的IIa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HBV感染的轻微疾病患者给予该药物治疗4周,可显著降低HBVDNA和HBeAg的浓度。该研究提示NVR3-可与其他直接HBV抑制剂联合应用,并即将进入IIb期研究。
总而言之,关于HBV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虽然没有重大突破,仍然成为本届EASL年会的焦点。
相关阅读☆[EASL热点透视]尚佳教授点评:应用HBeAg定量方法评估新型HBV衣壳蛋白抑制剂对cccDNA的作用
☆[EASL中国之声]侯金林教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中的无创性监测及转归
☆[EASL访谈]乙型肝炎免疫治疗之T细胞重新定向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