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丙肝,即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慢性丙肝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肝病,每年因发展至晚期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死亡人数为-。在美国,大多数肝移植的患者都因患慢性丙肝。丙肝对人体危害很大,长期发展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丙肝病毒:丙肝病毒体呈球形,直径小于80nm(在肝细胞中为36~40nm,在血液中为36-62nm),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
丙肝症状当第一次接触丙肝病毒并感染后,就会出现急性丙型肝炎。多数患者在此期间,并无明显的感染症状。
约70-80%的患者中,感染演变成慢性。慢性意味着感染过程延长,甚至是终生的,除非在发病时采用了治疗。
有很多慢性丙肝患者即使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肝损伤也没有任何症状。出现症状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其次是恶心、食欲降低、肌肉和关节疼痛、虚弱和体重减轻。
3、丙肝的特点:
丙型肝炎是造成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由于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常被患者甚至医生忽视。许多患者获得诊断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丙型肝炎素有"隐形杀手"之称,其危害较乙型肝炎有过之而无不及。
4、丙肝感染人群的特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
5、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传播途径及特点:
有献血史者,尤其是有献血浆史者,年以前接受过输血者、维持血液透析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年前使用过血液制品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HIV感染者;感染HCV母亲所生的婴儿;针刺、刀伤或者黏膜暴露HCV阳性血液的医护人员、急救或保安人员;不安全性行为者;接受过手术、血液透析、介入性诊疗的患者等。
6、慢性丙型肝炎的转归:
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7、丙肝并发症:
丙肝可形成肝损伤,尽管在某些程度上,肝脏具有自我修复功能。肝损伤形成需要数年的时间。针对部分患者,瘢痕组织(俗称纤维化)在肝脏的积聚范围较广最终形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通常会有一个伤痕累累的肝脏,诱发多种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肝硬化最严重的一个并发症是肝癌(肝细胞癌)。每年,约2%(50人中有1人)的肝硬化患者发展成肝癌。
8、丙肝并发症的风险因素:
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的丙肝患者进行研究以找到其变化。仅有20%(五分之一)的丙肝患者在20年内会发展成肝硬化。多数人虽然出现肝炎,但不会有明显的瘢痕。研究人员还曾试图找出在丙肝感染后有哪些风险导致肝硬化。
饮酒:常饮酒的丙肝患者患肝硬化的几率更大。针对丙肝患者,酒精的摄入多少合适还没有定论。即使少量酒精(社交饮酒)对丙肝患者来讲都有可能增加患肝硬化的风险。随着对相关知识了解的更多,我们建议患者戒酒。
肥胖:肥胖可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脂肪变性),从而增加肝硬化风险。肝脏脂肪亦可减轻丙肝的治疗效果。
肝受损:肝脏发生炎症部分的扩大更易让肝脏瘢痕累累。有多种检测手段用于查看多少损伤是由丙肝导致的。包括查血、肝脏超声、肝脏活检、肝脏活检尽管并非人人适用,但仍被称为金标准。还有疑问?点击阅读原文与专家一对一进行交流。
丙肝的发展历史
治疗方案比较
丙肝治疗既然现在丙肝治疗药物吉二代、达卡他为、等等药物治疗效果如此之好却在中国买不到药,很多患者便苦于此。这是为什么?
近几年,随着吉利德等制药企业推出的多款革命性丙肝药物,DAA疗法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丙肝治疗的主流方案,DAA疗法由多种全口服药物组合而成,无需干扰素,治疗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对那些最难治疗的丙肝患者也很有效,例如晚期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同时受到感染的人、以及接受肝脏移植的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药组合所需的治疗时间更短(24周以内),副作用更小,不会使那么多人放弃治疗。
但在中国,由于相关新药尚未引进,PR方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仍然是当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案,但该治疗毒副作用大、疗程长,需要打针,使用不方便,且治愈率仅为44%至70%,治疗基因1b型的复发率为10%;另外,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如严重肾病,严重肝硬化患者,都不适合使用或无耐受干扰素,因而,很多国内患者将目光转向了海外。
疾病的有效治疗才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才能更好的生活。有关更多丙肝问题欢迎大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