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课堂二十六肝炎病毒标记物的临

主讲:王勤英整理:赵丽琴审核:王勤英

年11月30日,我院感染病科王勤英教授为级规培学员进行了规培专题讲座《肝炎病毒标记物的临床意义及乙肝的预防》。

一、肝炎病毒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目前已证实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庚型肝炎病毒、输血传播病毒等是否引起病毒性肝炎未有定论,亦不排除仍有未发现的肝炎病毒存在。

(一)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HAV)

HAV被发现,是直径32nm的小核糖核酸病毒。内含单股线状RNA,由个核苷酸组成。

抗原抗体系统:HAVAg和抗HAV

HAV主要在肝细胞的胞浆内复制,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排出。患者病前2周和病后1周粪便中HAV的数量最多,至起病后30d粪便中仍有少量HAV。

(1)抗HAVIgM病后数天即可阳性,3~6月转阴。是简便而可靠的血清学指标。

(2)抗HAVIgG出现稍晚,2~3月达高峰,持续多年或终身,属于保护性抗体,

(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

HBV是年被发现,为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完整HBV颗粒为直径42nm的Dane颗粒。HBV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

1、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在电镜下观察,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①大球形颗粒;②小球形颗粒;③丝状或核状颗粒。后两种颗粒为HBsAg,没有感染性。血清中一般情况下小球形颗粒最多,Dane颗粒最少。包膜: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肪。核心颗粒:呈20面体立体对称结构,由HBcAg、HBVDNA及DNAP组成。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

(一)HBsAg与抗HBs

HBsAg在机体感染HBV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首先出现于血中,在急性自限性乙肝时,它可持续1-6W,最长达20W。在HBsAg阴转后一段时间,抗HBs才出现,约半数病例的抗HBs在HBsAg阴转后数月才可检出。少数病例HBsAg阴转后始终不产生抗HBs。抗HBs是保护性抗体。

在HBsAg已消失,抗HBs尚未出现前的这段时期,仅能检出抗HBc及抗HBe,此阶段为HBV感染的窗口期。

(二)HBcAg及抗HBc

HBcAg主要存在于受染的肝细胞核内及血液中的完整的HBV颗粒内。如血液标本不经过特殊处理一般检测不到HBcAg,如血液经过去垢剂处理,去除HBV外壳后,可检出HBcAg,也可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被染肝组织细胞核内的HBcAg,但由于检测过程操作复杂,一般不作为临床常规检查。

抗HBc为非保护性抗体,在急性HBV感染时,抗HBc在血中出现迟于HBsAg。抗HBc-IgM(+)代表病毒复制,如果仅检测抗HBc总抗体,高滴度时提示有活动性复制,低滴度时表明为既往感染,一般它可持续数年。

(三)HBeAg及抗HBe

HBeAg是HBV产生的一种可溶性蛋白。急性HBV感染时HBeAg的出现略晚于HBsAg,在病变极期后消失,如果HBeAg持续存在提示病情趋向慢性化。在慢性HBV感染时HBeAg是重要的免疫耐受因子,其存在,表示机体处于高感染低应答状态。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e抗原血清学转换。e抗原血清学转换意味着机体由免疫耐受期转变为免疫激活期。此时,常有病变活动的激化。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

HBV的两个生物学标记

(一)HBVDNAP

位于HBV核心颗粒内,不游离存在于血液中,它同HBcAg一样,是HBV复制的标指,但由于操作复杂,一般不做为临床常规检查。

(二)HBVDNA

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位于HBV的核心部位,一般情况下HBVDNA不会游离到血液中去,所以从血液中检测到的HBVDNA都是来自于血液中的完整病毒颗粒。因此检测血液中HBVDNA的数量直接反映血液中完整的HBV颗粒的数量。

根据HBVDNA的载量能了解HBV在体内复制的活跃程度。HBVDNA是检测HBV复制的活跃程度最直接、灵敏以及病人传染性强弱的最好指标,也是药物疗效判断的指标。

2、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

HBVDNA呈部分环状双链,由长的负链和短的正链组成。正链的长度可变。负链上有四个开放读码框架(ORF)。

S区——编码Pre-S1,Pre-S2,HBsAg;C区——编码HBcAg、HBeAg;P区——编码HBV-DNAP;X区——编码HBxAg;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HBVDNA,阴性(HBV野生株);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HBVDNA,载量高(HBV前C区变异也叫e抗原阴性乙肝)。

综上所述:代表HBV复制的标志有:HBeAg、HBcAg、抗HBc-IgM、HBV、DNA、DNAP

代表有保护性作用的抗体有:抗HBs

(三)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

丙型肝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HCV的抗原抗体系统:HCVAg与抗HCV血清中HCVAg含量很低,检出率不高。抗HCV不是保产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抗HCVIgM在发病后即可检测到,一般持续1~3个月。如果抗HCV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性。

HCVRNA:感染HCV后第一周即可从血液或肝组织中用RT-PCR法检出HCVRNA,但其含量少,并随病程波动。HCVRNA定量测定有助于了解病毒复制程度、抗病毒治疗的选择及疗效评估等。HCV分6个基因分型,我国1b型最多见。不同基因型抗病毒治疗方案及疗程不同。

(四)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

HDV是一种缺陷RNA病毒。必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如WHV)的辅助才能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但在细胞核内的HDVRNA则无需HBV的辅助而能自行复制。HDV定位于肝细胞核和细胞浆内,在血液中由HBsAg所包被形成35~37nm颗粒。HDV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HDAg主要在肝细胞核内表达。是HDV唯一的抗原成分。抗-HD不是保护性抗体。

HDVRNA用分子杂交或RT-PCR法检测血清或肝组织内的HDV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依据。

(五)戊型肝炎病毒(hpatitisEvirusHEV)

HEV是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HEV为20面体对称球形颗粒,无包膜。直径27~34nm。抗HEVIgM在病初产生,多在3个月内阴转。抗HEVlgG持续时间在不同病例差异较大,多数于6~12月阴转,但亦有持续几年甚至十多年者。抗HEV不是保护性抗体,阳性代表体内有病毒感染。

二、乙肝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患者的隔离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病毒复制活跃,如有抗病毒治疗指征者,尽可能予抗病毒治疗。

2.携带者的管理不得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得献血。

(二)切断传播途径

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阻断母婴传播。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易感者均可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应进行普种,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同性恋者、药瘾者等高危人群及从事托幼保育、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职业人群亦是主要的接种对象。

接种普遍采用的0、1、6月的接种程序证实是有效的,每次注射20μg,高危人群或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年龄≥16岁,接种1剂次60μg乙肝疫苗。经采血确认其抗HBs抗体水平仍未达到阳转者,再考虑接种第2剂次60μg乙肝疫苗,两剂间隔至少4周以上。

2.母婴传播的预防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剂量应≥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或20μg乙型肝炎疫苗。对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10μg或20μg。生后1、6个月时分别注射疫苗10μg或20μg,保护率可达95%以上,如母亲为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采用此方案保护率可达90%以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

《指南》指出: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哺乳,并不增加婴儿HBV感染的风险。妊娠中后期HBVDNA>IU/ml,可于妊娠第24-28周开始给予妊娠B类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的机会。母亲如果分娩后仍为免疫耐受状态,建议于产后1~3个月停用核苷类药物药,停药后可以母乳喂养。如果母亲分娩后有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不建议停药。

3.意外暴露的预防①暴露者如已接种过HBV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不用特殊处理;②暴露者如未接种过HBV疫苗,或虽接种过HBV疫苗,但抗HBs<10mIU/m或抗HBs水平不详,建议立即注射HBIG~IU,并同时于不同部位接种一针HBV疫苗20μ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各20μ。









































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应该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yfbj/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