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香山科会写春秋中西医术携起手

年5月,郑伟达的目光以及国内中医界的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北京西郊的香山。

原来,年5月22日、23日,“香山科学会议第次学术讨论会——发挥中西医优势治疗原发性肝癌学术会议”在此召开。他已为此次会议准备了很长时间,不仅是大会的组织者之一,也是业内瞩目的交流学者。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科技部发起,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组织下,于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卫生部等30多个部委的支持与资助。它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的学术活动。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会议以评述报告,专题发言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索科学前沿与未来。参加会议的委员都是行业中最高层次的院士、教授、学者。

本届会议,郑伟达与中科院吴孟超院士、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中医院吴健雄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香山科学会议主张学术平等,鼓励对原有理论提出质疑,提倡发表不同意见和提出非常规的思考,并不一定要求达到共识。会议期望,在宽松的环境和多学科交叉的自由讨论中,基于对已有进展的总结和评论,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剖析关键的科学前沿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索学科新起点。

吴孟超首先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他认为,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值得深入开发的课题,既有学术意义又有临床价值,是中国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本次香山科学会议,就中西医优势互补进行肝癌综合防治的问题,举行高端学术研讨,是非常必要的。

图中前排左起:执行主席、医院腹外科吴健雄教授,香山科学会议组织委员会杨炳忻副主任,第二军医医院特需治疗科、肝胆一直科主任杨甲梅教授,负担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叶胜龙教授,中国工程院孙燕院士,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医院院长吴孟超教授,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中国工程院程书钧院士,医院首席外科专家钟守先教授,执行主席、医院院长郑伟达教授,中国医院副院长花宝金教授。

我国肝癌治疗经过数十年努力,在治疗方法及疗效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但临床上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和高转移率;(2)肝癌的异质性,即相似病情经同样治疗后,治疗效果却完全不同;(3)肝硬化的异质性,即肝硬化程度不同显著影响到患者长期生存。这些问题尚缺乏确实有效的处理方法,也是学科建设的瓶颈和难点。在长达60多年的实践中,在肝脏解剖、肝脏术后代谢规律等基础研究方面,尤其在肝脏外科手术方法学上取得世界性进展后,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相互补充、融会贯通,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肝癌的疗效,创造新理论和新技术,深入探讨中西医不同理论医学的辨证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出路在于中医药的介入,中西医优势互补。中医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讲究辨证论治,因人制宜,因人而异,追求扶正固本、扶正祛邪的思想,治未病重养生的精神,正是其特色与优势所在。郑伟达教授的“四位一体疗法”正体现肝癌个性化治疗的成功范本,通过伟达慈丹系列抗癌中成药的整体治疗,很好地填补了西医手术的不足,对解决术后复发和转移收到很好的疗效。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肝癌的战略思想,应结合已有的基础,明确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理论和技术要点,中医个体化治疗优势与西医规范化治疗优势的互补、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优势和西医癌前病变防控理论优势的互补等,都应该深入研究。在西医局部治疗和中医整体治疗、西医规范化治疗和中医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现在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如参灵扶正在减轻治疗副作用,巩固疗效等方面的应用。而治疗时机的把握、治疗模式的选择和治疗整体挂念的把握,即有关中医的介入时机、调理扶正应用等实践,则是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肝癌的关键点。这些具体思路和战略方向,有待新老专家携手研究,共同开发。

郑伟达执行主席作了题为《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中西医共谱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篇章》的专题报告,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

郑伟达在报告中阐述——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斗争的丰富经验的总结,是我国优秀的科技文化的一部分。

整体观:

中医认为人是天地所生之人,天地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天之四气、地之五味,对人体内在脏腑气血的影响而实现。中医认为人体是五脏和谐的整体,以五脏为核心的人体经过生克制化保持人体内部动态平衡,也与大自然的阴阳变化息息相关。人体是形神一体的整体,五脏与人体的喜怒哀乐关系密切,生理状态与病理变化离不开五脏的参与,也离不开人体精神情志的制约。四气五味、精神情志与脏腑经络一起调整人体机能,中医的治疗措施也是这样“多元并存”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动态平衡的,而不是单一因素、单一靶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气功养生、心理疏导、食疗保健可以同时并举,相互促进而不相害,完全没有必要一一排除“干扰因素”,只论其“单打独斗”的作用。

辨证观: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辨证论治法则要求诊断疾病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病人体质的强弱,邪气盛衰,并联系地理环境、精神因素等的相互影响作综合分析,求得各因素作用于机体整体反应的“证”。这些“证”不仅具有阴阳五行、八纲归属的特征,而且具有脏腑经络各级分系水平的特征。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针对围绕人体的种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做出判断,即运用“望、闻、问、切”4诊合参,将疾病信息收录、描述,并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诊断,据此提出处理原则,然后得出方法施治于人。正如仲景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动态平衡观: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情况,是状态重于形态,不是人体内有没有病灶最重要,而是人体的整体精气神是否充足才是根本。中医的健康观是动态的,健康的主体是人的自组织能力,完全掌握在每一个人手里,医学只是一种辅助条件,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数据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以及环境与遗传占到90%以上,医学的救助只占8%左右。因此不能夸大医学作用,从而忽视了人体自组织能力。

肝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肝癌发生发展包含着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病毒学)、机体因素(生物、遗传、神经、免疫、内分泌、代谢)及微环境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科学研究已经表明,癌症患者,即使早期血液中尚能发现循环中肝癌细胞(CTC),因此尽管外科治疗中已经根治性肝癌切除治疗,但机体已存在肿瘤细胞,而残存细胞是复发转移因素。

医院治疗肝癌的体系和经验:

自年创办医院以来,历经20年的临床实践与总结创新,创立了“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科学地将“药疗”、“心疗”、“食疗”、“体疗”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系统、全面、整体的康复体系。设心理疗法康复中心、体育疗法康复中心、药膳疗法康复中心,为患者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诊治方案。办院以来,共收治肝癌病人余例,其中术后肝癌病人占32%,术后复发与转移的肝癌病人占35%,接诊时发现的中晚期病人占33%,以“治癌新十论”、“肝癌瘀毒论”之“十纲辨证”为治疗原则,通过伟达慈丹系列抗癌中成药及特色疗法的整体治疗,肝癌术后(包括小肝癌)5年以上生存率达34%,部分患者临床告愈已超过10余年,术后抗复发与转移有效率达37%左右,中晚期肝癌患者在减轻痛苦、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效率达90%以上,带瘤生存延长生命有效率达70%以上。具体的临床诊治常规总结如下:

根据肝癌的特点和性质,创立了“抗癌新十论”即:“四死论”、“四疗论”、“两以论”、“松紧论”、“整体论”、“中医四大优势论”、“以人为本,带瘤生存论”、“中西医各半边天论”、“阴阳平衡论”、“三分之一论”,为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肝癌提供了新观点、新理论。建立“肝癌瘀毒理论”及化瘀解毒法在治疗肝癌的临床和实践研究。成功研发了国药准字“慈丹胶囊”抗肝癌新药,目前已经进入全国医保目录,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大新药创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建立治肝癌十纲辨证法。根据此法,针对肝癌手术、放疗、化疗3大疗法和不同阶段,研究出伟达治癌16个特效方。

提出围手术期治疗术、应用肝癌手术前中后不同阶段。在手术前,用围手术法;手术后,采用伏邪歼灭法,术前祛邪扶正,术后以扶正祛邪。放疗前益气养阴;放疗中滋养肝肾;放疗后健脾养肝;化疗前疏肝健脾;化疗中健脾益肾、益气养血;化疗后健脾补肾。

香山会议决定:医院推广和应用“伟达慈丹四位一体治疗肝癌”的先进方法。11月6日,人民日报内参期刊发专题,向全国副省部级以上领导荐读。

“香山科学会议第次学术讨论会纪要”(节选)认为:

为了解决我国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诸多问题,更好地发展西医防治肝癌及其相关疾病的各项工作,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相关经济效益;同时为引入损伤较小、“简、便、廉、验”的中医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优势互补多学科协作的新模式,降低肝癌及其相关疾病发病率,提高治愈率,从而使我国早日摆脱“肝癌大国”称号,驱除“国病”,更好地实现国富民强,改善民生,为国家医疗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在新战略指导下,开辟新的前进道路。

专家们一致认为:

1、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和多学科协作治疗是临床实践过程中应坚持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强调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地位和作用。

2、中西医优势互补防治肝癌的实践应包括诊断技术的优势互补、治疗方法的优势互补、研究手段的优势互补等方面。

3、中医和西医分属两种不同的医学和哲学体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不能互相注释,因此应进一步强化中西医的各自优势,从而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增加协同作用,并根据卫生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在实践中优化配置各种医疗资源。

4、分阶段、个体化、规范化、多学科、适度的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协同创新,更好地控制肝癌及其相关疾病。

5、少数不良中医从业者,违背辨证施治,乱开大处方,不仅缺乏相应疗效,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正规治疗过程,有损中医形象,是中西医多学科协作治疗的负面影响因素。

在香山科学会议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里,不同学科和工作背景的老、中、青与会专家学者,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经过深入地交流和讨论,达成了基本学术共识,并提出了今后拟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学术共识:

1、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优势互补多学科协作医学模式,首先在国内各肝癌及其相关疾病治疗研究机构开展实施,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逐步推广并应用在其他肿瘤防治过程中。

2、倡导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提出“四早”,即:中医早期介入、中西医优势互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修改肿瘤“三级预防”内容,补充相关指南。

3、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原发性肝癌模式,应当是今后相关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与实践工作中遵循的基本原则,逐步实现制度化。同时,重视人文哲学在肝癌防治过程中的作用。

4、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第一,首先是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和西医控制可逆性癌前病变优势的互补,结合西医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流行病学等方法,吸纳中医的“伟达慈丹四位一体”理念,防治癌前病变,在分子水平上阻断肝癌的发生发展;第二,在目前西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过程中,加入中医的以人为本理念和整体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第三,在肝癌预防复发、再发或转移方面,引入中医的各种方式方法,争取提高现有疗效水平。

5、本次学术讨论会是中西医优势互补多学科协作治疗肿瘤模式的一个标志性开端,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以及承前启后的作用。

与会专家建议:

1、针对目前西医势大、中医势小的现状,应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力度,互通有无,医院中医科的建设力度和必要的人员设备配置;医院强化中医的内涵建设,体现特色,打造优势,从而为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原发性肝癌打下坚实基础。

2、规范中医医疗市场的一些混乱局面,建立中医规范化治疗肿瘤的示范基地(医院)。保护中医有关特色疗法的继承,并加大推广力度,从而改变社会对中医治疗癌症无效的片面认识,尤其改变部分不规范中医从业者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中西医优势互补合作奠定良好的互相认识基础。

3、具体实施中西医优势互补多学科协作治疗肝癌模式,在此平台上,把建立可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案落到实处。可依托第二军医大学医院、中医院和医院3方组织,制定相关诊疗指南,开办“伟达慈丹四位一体疗法培训班”,以吴孟超教授、郑伟达教授合编的《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原发性肝癌》小册子,招募学员,组织进行集中培训。

4、以中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医院与医院中西医合作为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有关理论和实践。这样不仅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肝癌疗效,并可使中西医优势互补得以真正实践,为攻克肝癌,造福人类而努力。

5、加强肝癌及其相关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力度,包括病毒性肝炎之“国病”的防控力度,尤其强调科普宣传,支持肝癌高发现场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作。

6、提出“国家计划”。目前,仍存在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疗效提高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人的健康;而且,尚存在中医参与西医的合作研究计划较少以及国家投入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以肝癌为试点的“国家重点肿瘤(肝癌)防治研究发展计划”,简称“计划”,即充分发挥中西医优势互补,类比发展航空航天事业,需国家加大专项投入力度(每年不少于10亿人民币)。可由科技部负责,依托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等单位,鼓励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可行性的肝癌防治研究发展的重点国家性计划。如目前迫切需要纳入的重大项目研究课题:中西医优势互补防治原发性肝癌的理论构建和临床研究,计划在10年内大幅度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香山会议是一次中医治疗肿瘤史上里程碑性质的盛会。会后几个月,“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慈丹胶囊’IV临床研究课题启动会”在上海召开,吴孟超院士为课题组长,郑伟达教授作为课题单位负责人担任会议主持人。

继香山会议之后,年10月26日,“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肝病高峰论坛”在苏州召开,郑伟达教授任大会执行主席,并作题为《伟达慈丹“四位一体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的主题报告,医院科研副院长郑东海作《肝癌瘀毒理论创立及慈丹胶囊的研究概况》专题报告,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同。会上,郑伟达、郑东海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俊德、中医院腹部外科主任医师吴健雄教授等,共同探讨了有关学术话题。









































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哪个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yfbj/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