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依据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体征外,主要靠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肝脏活组织检查、肝功能检查及血清学检测才能确定。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如何诊断?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类型,常见于甲、乙型肝炎,尤以乙型肝炎为多见。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与黄疸型肝炎的病变大致相同,与确诊为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者,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近期内出现的持续几天以上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腹胀、恶心、厌油等。肝肿大有动态性变化,并有压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谷丙转氨酶增高,但整个病程无黄疸出现。其发病率远较黄疸型高,占全部急性肝炎的70%~80%,一般认为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隐性感染更为多见。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郁证”、“积聚”、“臌胀”等范畴。其主要病因是邪毒感染,湿热内生,湿重于热,湿困脾阳,致脾失健运而肝胆蕴热不甚,未致胆汁外泄,没有出现黄疸者,即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辨证分清标本缓急,以疏肝解郁、清热化湿及健脾化湿、疏肝和胃为主。(责任.:叉叉)
金花转移因子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