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
对肝炎传染性认识的误区
引起慢性肝损害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丙型肝炎,而甲型、戊型肝炎是一种引起急性肝炎,基本不会慢性化,甲戊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乙、丙型肝炎通过血液、体液、母婴垂直、创伤性医疗器械等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同住一宿舍、共同用餐、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乙肝和丙肝。因此,对于HBsAg(+)者或慢丙肝患者,首先自己要清楚自己疾病的传播方式,不要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孤立于家人朋友之外。大量事实证明,夫妻双方中一方有慢乙肝或慢丙肝,而另一方与之共同生活几十年都没有被传染上。只要有科学正确的防护手段,避免血液暴露,是不会被传染的。这也是卫生部出台关于入职入学体检时不允许查乙肝相关指标的科学依据。
误区二
对诊断及检测认识的误区
误区三
对肝炎治疗的认识误区
最普遍对治疗的认识误区是对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及疗程认识不够。慢性肝炎之所以发展成慢性,最关键一点是病毒不能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而长期潜伏于体内,反复破坏肝细胞而导致慢性活动甚至肝纤维化、肝硬变,当病毒破坏肝细胞时,肝细胞坏死裂解,细胞浆或者线粒体内的各种酶释放到血液中,引起血液中酶水平的升高。酶的升高反映的是肝细胞受损,降酶治疗是一种对症治疗,转氨酶降至正常也并不等于慢性肝炎治愈,病毒仍然潜伏于肝细胞内,随时可能引起再次明显肝损害及转氨酶升高。因此,抗病毒治疗才是各种治疗的最重要的治疗,只有把病毒抑制甚至清除,才能解决肝细胞反复受损、肝炎反复活动,转氨酶反复升高的现象。但由于抗病毒治疗的艰巨性和医学局限性,目前尚无一种“药到病除”的药物能在较短时间内彻底清除病毒。因此,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要树立长期治疗,与病毒持久作战的观念,千万不能迷信“江湖游医”和一些虚假广告所谓的“转阴率百分之百”之类的宣传。
误区四
对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或患者定期复查认识不足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肝病科医师经常见到首次诊断为肝硬化或者肝病的患者,已经发展到晚期很难治疗了,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通过追问病史发现这些患者明知自己是HBsAg(+)携带者,并不定期复查也不就医,常常以“工作忙”、“没有什么异常感觉”作为不定期检查的理由,而一旦“有感觉”就是疾病晚期,十分可惜。如何避免这类悲剧发生,只有加强患者自我管理,定期复查,随时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才是最好的手段,千万不能以“有感觉、有不适”作为就诊的原因。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大多数是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造成的,病毒潜伏于肝细胞内,在日积月累中静悄悄地引起肝细胞损害、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因此对这个过程,患者本人和专科医生要密切监护,及时地用上抗病毒药物,阻止病毒造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对于已经用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定期复查,及时发现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和更改治疗方案,从根本上达到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怎样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