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慢乙肝患者治疗,提高临床医生乙肝临床治愈技能,提升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率。7月11日,医院举办传染病知识培训暨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启动会。沈丘县卫健委副主任李耀、医政股股长赵慧广,医院孙长宇教授,医院王伟院长、朱笑寒副院长、王永增副院长、王峰科长、李宪阳主任莅临启动会并讲话,与会专家就乙肝防治及临床治愈进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启动会现场△
规范治疗,助力乙肝患者临床治愈
沈丘县卫健委副主任李耀在致辞中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和《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年)》,推动乙肝防治的科学研究,造福更多的慢乙肝患者,切实降低慢乙肝引起的肝细胞癌发生率和病死率,最大限度使乙肝患者获得临床治愈。医院管理研究所面向全国启动“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
△沈丘县卫健委副主任李耀△
“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将从五个方面提升患者服务。”李耀副主任表示,一是为我国乙肝患者提供全病程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随访管理、健康教育;二是搭建专病数据库,对患者进行疾病风险预判,智能辅助治疗;三是创建一站式服务,预约挂号、规范检查、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四是构建肝病指挥地图,让乙肝医院、医生;五是助力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为医学资料库、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提供循证基础。
△揭牌仪式△
随后,与会专家共同为门诊揭牌,标志着医院乙肝临床治愈门诊正式启动。
扩大筛查,积极抗病毒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目标,届时慢乙肝诊断率达到90%、治疗率达到80%。目前,我国慢乙肝诊断率为22%,治疗率仅为15%,差距较大。为更好地规范慢乙肝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并大幅度提高慢乙肝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从而减少相关的死亡率,我国更新发布《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以下简称《指南》)。
△医院孙长宇教授△
“此次更新主要体现在更积极地筛查,更积极地抗病毒治疗。”孙长宇教授在发言中说道,乙肝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年全球流行率为3.8%,我国处在中流行区,流行率约为6%,Polaris国际流行病学合作组织推算,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为万例。
那么,我们该如何遏制乙肝流行?
孙长宇教授表示,最新《指南》明确建议扩大筛查,加强对一般人群的HBsAg筛查。建议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检或就医时,应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筛查,同时,建议采用高敏乙肝病毒DNA检测方法。
“关于治疗,此次更新将肝癌家族史和年龄>30岁作为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扩大抗病毒治疗范围。”孙长宇教授说道,也就说肝癌家族史与年龄>30岁满足其一即需抗病毒治疗。新版《指南》明确提出对于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者,无论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抗病毒治疗:1、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家族史或肝癌家族史;2、年龄30岁;3、无创指标或肝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炎症或纤维化;4、乙肝病毒相关肝外表现。而对于儿童,新版《指南》强调进展期肝病或肝硬化儿童无论年龄大小均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对于年龄1~7岁的患儿,即使缺少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在充分沟通及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乙肝优势人群,应追求临床治愈
过去乙肝普遍被认为无法治愈,随着研究的深入,乙肝临床治愈被国内外肝病专家认可并成为热点。
在讲座中,孙长宇教授带来了好消息,新版《指南》明确提出,建议优势人群可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以追求临床治愈。乙肝临床治愈是在停止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阴性,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体出现,乙肝病毒基因低于最低检测下限,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细胞核内可能仍存在共价闭合环状DNA。
那么,哪些患者属于优势人群,适合追求临床治愈呢?
孙长宇教授解释道,乙肝临床治愈优势人群,主要指乙肝表面抗原低水平人群,包括:核苷经治优势人群,即经过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IU/ml;乙肝表面抗原低水平的初治优势人群,即乙肝表面抗原≤IU/ml。结合患者意愿可考虑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以追求临床治愈。
△医院感染科李宪阳主任△
李宪阳主任分享了乙肝临床治愈病例以及临床经验。
李宪阳主任介绍说,医院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得到了上级部门、院领导的鼎力支持,门诊由知名专家坐诊,患者到诊后,首先会评估其是否为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详细介绍相关适应症、治疗方案、疗效及判定、不良反应及随诊等,尤其配套的检查、配套的治疗措施都得到进一步拓展,使得患者可以得到“一站式”的系统化服务,极大提高了诊疗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