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及防控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病死率高的急性、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肝脏出血,发病急,传播快。本病毒有Ⅰ型、Ⅱ型、Ⅲ型3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多属Ⅰ型,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潜伏期1~2天。雏鸭突然发病,病初精神萎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意识紊乱,频频抽搐,并在几小时内死亡,角弓呈反张姿势,某些病鸭排白绿色水样稀粪。

  肝脏水肿,并有许多针尖大至黄豆粒大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肿大,呈斑驳状。肾肿胀,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

  

  (一)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多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鸭,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绿色下痢,运动失调,头颈发抖和昏睡,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脑血管扩张充血,脾肿胀呈斑驳状。

  (二)雏鸭副伤寒该病常见于2周龄以内的雏鸭。主要特征是严重下痢,眼有浆液脓性结膜炎,分泌物较多。肝有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灶,肠粘膜水肿、充血及点状出血。

  (三)曲霉菌病多发生于1~15日龄的雏鸭。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剖检时见肺和气囊上有白色或淡黄色干酪性病灶。检查饲料可发现饲料霉败变质,或垫料严重霉变。

  

  (一)预防首选中兽药

  因中兽药具有调理机体的气血,疏肝理脾,调整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二)治疗病鸭使用能中和病毒毒素,对抗毒素侵袭的中兽药抗病毒产品可有效控制本病。有时发生鸭肝以后对肝脏损伤比较严重,打抗体以后仍会发生急性死亡,可以使用中兽药保肝护肾健脾的产品来修复肝细胞,修复肝脏,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咨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yfbj/1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