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一旦出现纤维化该怎么办还能治好吗

一提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很多人都会感到紧张,特别是已经患有慢性肝病的人群,包括乙肝病毒感染者(携带者和慢性肝炎)、脂肪肝、长期饮酒、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那么,肝纤维化到底是怎么回事?肝纤维化就一定会发展成肝硬化吗?肝纤维化到底还能不能治好?让我们看看现代医学是如何给出答案的!

一、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HF)是怎么回事?

肝纤维化的本质是慢性肝损伤与修复的动态过程,意思就是肝脏一方面在持续不断地受到外界损伤,包括肝炎病毒、酒精、药物、某些化学毒素、胆汁淤积、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另一方面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功能而不断修复,但是在这种修复过程中被破坏的肝细胞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而是被一些其他不具有细胞功能的物质,包括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等细胞外基质(ECM)所替代。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既是肝损伤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可忽视。

慢性肝损伤以及修复反应可以迁延很长时间,肝纤维化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就会引起肝脏形态和结构的异常——从微观上来看,肝细胞呈结节样再生和假小叶形成,从大体轮廓来看,肝脏体积缩小和变硬,这就是肝硬化了。从治疗角度讲,肝纤维化阶段依然是可逆的,也就是积极治疗有可能将其逆转,而一旦已经由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就丧失了治疗的最佳机会。

二、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机制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的活化,HSC位于肝血窦周围的间隙内,因其细胞形态呈现出数个星状胞突并包绕肝血窦而得此名。

正常情况下,HSC呈静息状态,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维生素A代谢和储存、调节肝血窦血流等,而在发生慢性肝损伤时,受损的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等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将HSC激活,被活化的HSC聚集于受损部位,摇身一变成为肌成纤维样细胞(MFC)并分泌大量ECM(前文提到的细胞外基质),从而启动肝纤维化的进程。

活化的HSC还可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刺激上述多种细胞使其进一步活化,同时还可对自身形成正反馈——加快肝纤维化的进程;在生理状况下,肝窦内皮细胞可抑制HSC活化,但在肝损伤状态下,肝窦内皮细胞的受损首当其冲,就如同“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一样,无法再抑制HSC的活化;此外,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因素等也都会对肝纤维化进程产生明显影响,肝炎病毒感染如丙肝病毒(HCV)甚至还可直接激活HSC而启动肝纤维化进程。

三、如何早期诊断肝纤维化?

目前,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依然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从显微镜下可以直接准确地诊断肝纤维化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并为治疗提供依据,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一有创检查方法,虽然其风险较小(出血风险约为0.05-5.30%,死亡风险<0.15%),但如果能通过无创检查方法达到同样的诊断准确率当然更好了!现阶段的无创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分子标志物、超声弹性测定、核磁弹性成像等。

转氨酶、转肽酶、胆红素等常规肝功能指标虽然可反映肝脏受损程度,但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并没有特异性;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等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但由于肝纤维化进程是一个多种细胞共同参与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只依靠血清学检查还是无法反映肝纤维化的全过程,单一的血清分子标志物无法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往往是将多个指标联合测定后建立数学公式模型;另外,超声肝脏弹性测定、核磁弹性成像等最新的检查手段,是通过检测肝脏硬度来间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目前已经广泛用于临床。

四、诊断清楚了,如何治疗肝纤维化呢?

任何疾病的治疗首先都要强调病因治疗,肝纤维化也不例外,目前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原发疾病的治疗、控制HSC和调节ECM合成/降解平衡的药物等,合理的抗纤维化治疗可以逆转或者减轻肝纤维化的进展,降低肝硬化的发生。需要强调的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肝纤维化有可能完全逆转,而一旦已经形成明显的纤维化,则难以产生疗效。

1)治疗原发病:导致肝纤维化的病因非常复杂,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胆道系统疾病等都可引起肝纤维化,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纤维化其自然进程及临床表现也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不可能存在“包治百病的万能药”。而且肝纤维化是一个慢性过程,因此抗纤维化治疗也需要持续很久。

目前抗病毒药物治疗无疑是控制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最主要手段,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逆转乙肝(HBV)、丙肝(HCV)病毒导致的肝纤维化,如抗乙肝病毒的替诺福韦,抗丙肝病毒的DAA等。我国最新指南指出,慢性乙肝感染的抗病毒治疗要进一步放宽指征!

在酒精性肝病早期,及时戒酒就可以使肝纤维化获得显著改善;

2)抑制HSC活化:HSC活化是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如果能将活化的HSC逆转为静息状态,就有可能终结并逆转肝纤维化进程。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包括治疗晚期肝癌的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某些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胸腺肽、谷胱甘肽等,以及中药吴茱萸碱等都可抑制肝星状细胞(HSC),进而缓解肝纤维化进程。

3)抑制ECM合成并促其降解:肝纤维化的本质是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在这一形成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加,降解相对不足,ECM大量沉积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发生,如果能通过抑制ECM合成或促进其降解,也可能是治疗肝纤维化的一个好方法,不过目前的研究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尚没有合适药物用于临床,但也是治疗肝纤维化的一个研究方向。

4)减弱炎症与免疫反应:类固醇激素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已经取得了不错效果,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水飞蓟宾、硫腺苷甲硫氨酸等具有肝细胞保护、抑制Kupffer细胞活性、抗氧化作用,可以缓解酒精、胆汁淤积及化学性毒素带来的肝损伤。

小结

肝纤维化的病因基本搞清楚了,其中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无创检查方法对人体伤害小,但还不能完全取代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肝纤维化的治疗则强调的是针对原发疾病的综合治疗;再有,已经患有慢性肝病的人群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肝脏足够营养和休息、适当活动、戒烟戒酒、避免随意吃药,特别是某些来路不明的保健品有可能给肝脏带来额外负担;同时,还要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这些问题在肝纤维化治疗中同样都是不能被忽视的。

科普达人王东

传递科普知识,促进全民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yfbj/1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