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丙肝专栏你必须知道的DAA

  DAA的英文全称直译过来是直接作用(Direct-active)抗病毒(Antiviral)药物(Agent)。顾名思义,这类药物的作用对象是HCV本身,它们抑制或阻断HCV复制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酶和分子,终结病毒的复制。相比于DAA的“直接”,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更主要的是假手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也能直接抑制病毒),姑且理解为“间接”。

  但也正因为作用机制的区别,DAA有潜在耐药风险,这是因为HCV是RNA病毒,基因复制的错配率很高,DAA作用靶点的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这类变异被称作“耐药相关变异”(RAV)。这个问题曾经相当困扰第一代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其必须与干扰素联合应用。

  在新型DAA研发成功后,为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也为避免耐药风险,联合应用作用靶点不同的DAA成为主流(详见后)。

区别二:药物品种的“多”与“少”

  准确地说,临床上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干扰素为干扰素-α,虽然制剂可能有多种,但其实只有两类:普通干扰素α和长效干扰素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相反,DAA家族则要庞大许多。根据它们作用靶点的不同,当前主要应用的DAA一共可分为三大类(当前已上市的主要药物如表1):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A抑制剂,NS5B聚合酶抑制剂,其中后者又可分为核苷类抑制剂和非核苷类抑制剂。其中,核苷类NS5B抑制剂的抗病毒作用强、耐药基因屏障高,并且具有泛基因型活性。

表1当前已上市的主要DAA及分类

  如前所述,联合应用作用靶点不同的DAA成为主流,而且新上市的DAA方案多采取复合制剂形式,即在一片药物中包含多种活性成分。目前在欧美上市应用的主要DAA和复方合剂如下(阿舒瑞韦未包括在内)。

区别三:给药方式的口服与注射

  DAA均为口服给药,有望实现“在家1天1片药,治愈丙肝”的梦想。

  干扰素尽管应用多年,但还是只能通过注射给药,而且不能像胰岛素那样由患者在家自行注射。因此,虽然长效干扰素将注射频率降低到了每周一次,还是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

区别四:疗程的“3个月”与“1年”

  干扰素治疗的标准疗程是基因1型患者治疗48周,基因2/3型患者治疗24周,而根据治疗早期(4周和12周)的治疗应答情况,可对疗程进行调整(即应答指导治疗策略;RGT)。以基因1型为例,部分有条件的患者疗程可尝试缩短至24周,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治疗至72周。

  在DAA方面,随着DAA的研发进展,疗程极大缩短。根据当前欧美指南,大部分DAA联合方案(±利巴韦林)治疗12周即可,少数情况下治疗24周(±利巴韦林)。

区别五:基因型特异性

  干扰素是泛基因型(pan-genotypic)的,对各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均有效。治疗前行基因型检测的主要目的是指导疗程。

  而DAA则不然,从第一代NS3/4A蛋白酶抑制剂开始,很多药物都只对基因1型HCV感染有效,甚至对于1a和1b亚型的疗效也有区别。在目前的无干扰素方案中,仅有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和索磷布韦+达拉他韦可用于所有基因型。相反,有的方案如3D方案仅适用于基因1型患者,索磷布韦+西美瑞韦方案仅适用于基因4型患者。因此,DAA时代,治疗前必须检测基因型,否则就是“瞎治”。

区别六:经治是否还难治?

  干扰素时代,既往经治患者属于难治性患者,故我国年更新的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既往干扰素治疗后复发或无应答的患者应首先考虑DAA治疗(中国内地DAA未上市),特别是不存在迫切治疗需求的患者,可等待适合的药物可获得后再治疗。

  随着DAA的发展,特定基因型患者在应用特定DAA方案治疗时,既往是否接受过干扰素治疗,对疗程和是否需要联合利巴韦林没有影响。例如基因1a型患者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3D方案或Grazoprevir/elbasvir方案治疗时,初治和经治相同: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12周、无需联合利巴韦林,或3D+利巴韦林治疗12周,或Grazoprevir/elbasvir方案治疗12周(低病毒载量,不加利巴韦林)或16周(高病毒载量,+利巴韦林)。

  详细的治疗推荐可参考相关指南。值得一提的是索磷布韦/维帕他韦,除应用于基因3型有区别外,应用于其他基因型患者,初治和经治均为治疗12周,不联合利巴韦林。

  不过,既往DAA治疗经历可能会对后续DAA的方案选择有影响。

区别七:对利巴韦林的依赖性

  干扰素时代,利巴韦林是必需的(除非患者有禁忌证),因此临床也将标准治疗称作标准两联治疗。

  DAA时代,随DAA种类的不同,治疗方案对利巴韦林的依赖性正在降低,如索磷布韦/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Grazoprevir/elbasvir方案在治疗初治患者时,无论患者是否合并肝硬化,均无需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经治患者时,也可通过延长疗程而无需联合利巴韦林(也可疗程不变,联合利巴韦林)。

区别八:安全性与耐受性

  干扰素可引起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减少、疲劳、肺炎、精神异常等副作用,此外还有较多禁忌证,这使得很多患者因不耐受或不适用干扰素而无法接受治疗,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丙肝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DAA相较于干扰素而言,安全性的改善有了质的飞跃。除目前很少用于临床的第一代DAA之外,其余DAA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总体而言都很好。除部分DAAs将失代偿期肝硬化列为禁忌证外,目前的临床研究暂未有关于DAAs药物绝对禁忌证的报道。

区别九:耐药

  如前所述,部分DAA药物的疗效可能受到RAV的影响。例如NS5A位点上的一些RAV(M28A/G/T,Q30D/E/G/H/K/L/R,L31F/M/V,H58D和/或Y93C/H/N/S)会引起elbasvir耐药,若基线检测到这些变异,需对grazoprevir/elbasvir方案做出调整(延长疗程并联合利巴韦林)。另外NS5A位点的Y93H变异与达拉他韦联合方案的疗效降低有关;在肝硬化、1a亚型的经治患者中,Q80K变异与西美瑞韦疗效降低有关。

区别十药物相互作用

  细胞色素P酶,药物吸收转运蛋白如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药物外排转运蛋白如P-gp和BCRP等通路是多种药物的代谢、转运途径。当共用代谢途径时,药物之间就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用药安全。不同类型的DAA具有不同代谢途径和药物相互作用谱,临床应用时需引起重视。

  此外,DAA毕竟是新型药物,应用时间还不够长,在长期结局、肝癌风险等方面的数据还有待积累。同样,DAA虽然表现出广泛的适用性,但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也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还有治疗费用问题也有待解决。

  最后,但可能是最重要的是,不管干扰素时代还是DAA时代,丙型肝炎都是可以治愈的,只是这一可能随着DAA的出现而大幅提高。我们需要努力将尽可能多的患者纳入治疗体系,并给予规范治疗,帮助他们摆脱HCV的困扰。

TheabovepostingissponsoredbyGileadSciencestosupportscientificandmedicaleducation,andwithnon-promotionalintent.ThecontentwasnotreviewedpriortopublicationbyGileadSciences.”以上文章由GileadSciences公司赞助以支持科学及医学教育,且无推广意图。该文章内容发表前未经GileadSciences公司审阅。

相关阅读

◆[APASL丙肝专栏]丙型肝炎疾病负担

◆[APASL丙肝专栏]提高中国大陆丙型肝炎治疗的可及性

◆[APASL丙肝专栏]慢性丙型肝炎疾病的管理:WHO首个检测指南内容摘选

◆[APASL丙肝专栏]治愈是容易的,帮助和安慰是困难的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曝光
白癜风早期是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jbtz/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