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当前流行最广、危害性最重的一种传染病。中国约有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人数达万。但目前一些患者的错误认识导致抗病毒治疗未达到预期的疗效。治疗乙肝,除了需要积极治疗、遵守医嘱之外,在通往痊愈的道路上还遍布着各种各样的陷阱。各位可要记好了,下面这些错误的心理一定要改正!
1、偏听偏信乙型肝炎发病率高,根治困难,很多患者抱有过高的治愈期望,最后“病急乱投医”。
医院诊治,偏听偏信一些“偏方”、“祖传秘方”等,不但容易被骗子利用导致金钱损失,更重要的是耽误了病情,甚至可能造成人财两空。
2、有病自己医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在体检中被查出HBsAg阳性后,整天埋头于肝病医学书籍,越看越觉得自己前途暗淡,担心自己发展成肝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病情也逐渐加重。
在门诊中,医生经常看到一些慢性乙肝患者肝病知识“渊博”,主动性强,指挥医生进行诊断。其实,这些久病成医的患者,非但治不了病,还常常自己贻误治疗。
如果他、她还有他都有乙肝,我们要怎么办我国有庞大的乙肝病毒感染人群,周围的亲朋好友、单位同事、家庭成员中难免有乙肝病毒感染者,我们怎么办?
不同阶段传染性不同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阶段,传染性是不一样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非复制)期。前2个阶段(e抗原阳性)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需要适当注意;最后一个阶段(e抗原阴性)则病毒复制减弱或者不复制,传染性较小或者没有传染性,不必过度恐慌。
朋友、同事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不必刻意疏远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母婴、性接触等。日常工作或一般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室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室、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所以,大可不必因为乙肝病毒而疏远你的朋友、同事。
家庭成员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他成员接种乙肝疫苗
家庭成员中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他成员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如果该成员有病毒复制,建议实行分餐制。虽然乙肝病毒不通过消化道传播,但口腔、食管黏膜有溃疡、破损者,乙肝病毒就可通过破损黏膜进入人体。同时,毛巾、面盆、茶杯等生活用具最好分开单独使用。
恋人、夫妻:提倡自愿婚检如果一方查出来正处于乙肝活动期,应积极治疗;未感染的另一方应接种乙肝疫苗(共3针),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期间建议过性生活时带安全套。少数人发现恋人患有乙肝就非常恐慌,甚至提出分手,其实大可不必,合理地处理,并不影响婚恋和生育。
医院医院,同时拥有一批肝病诊疗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是中国扶贫医疗救助项目定点单位,也是河南省肝病救助基地,将继续负责此项目救助工作的具体实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优质医疗服务,致力于河南及周边省市肝病患者的康复。该项目基金重点援助我省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轻中度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等肝病患者,医院就诊治疗的肝病患者每人可申请-元医疗援助。另外,现面向全省征集名贫困家庭肝病患者,免药费和住院费。
救助申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