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正在威胁着全球无数家庭的幸福。
根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
超过50万名新生儿携带乙肝病毒
他们可能要面对的是终身的健康挑战
幸运的是,实现母婴乙肝病毒零传播并不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抱负,而是一个可以实现且必须实现的目标。
根据国家卫健委提出的“消除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年我国将在国家层面将乙肝母婴传播率下降至1%以下[1],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每一位妈妈的努力。
那么
感染了乙肝病毒的育龄期女性
到底能不能要孩子呢?
又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宝宝
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呢?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妈妈们无需过于担心,育龄期女性无论是HBV携带者,还是慢性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患者,均可以正常妊娠。只要做到孕前检查、科学评估、孕中监测、及时干预、产后阻断与合理喂养,在围产期的任一阶段都不掉以轻心,完全可以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实现乙肝病毒的零感染,生出健康的宝宝。
01什么是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指母体病毒进入子代,且在其体内复制繁殖,造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占30%~50%,多发生在围生期,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2]。目前我国孕产妇中HBsAg阳性率约为6.3%[3],如果对HBV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不采取任何免疫预防措施,70%~90%的新生儿会感染HBV,而新生儿一旦感染,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HBV感染[4]。因此,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所在。
HBV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孕妇高病毒水平,即HBVDNA水平>2×IU/ml或HBeAg阳性。
母婴传播通常发生在分娩过程和产后,宫内感染非常罕见。产程中胎儿或新生儿暴露于母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病毒可由此进入新生儿体内;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密切接触,也可发生传播。
02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孕前要做什么?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否患有乙型肝炎,所有有妊娠计划的育龄期女性均应在孕前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筛查。
若妊娠前筛查血清学乙肝指标均为阴性,建议在妊娠前接种乙肝疫苗以加强免疫。乙肝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均无不良影响,即使在接种期间意外妊娠也可继续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
若为HBsAg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BVDNA、肝功能和肝脏B超,确定乙型肝炎是否活动,并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评价妊娠的风险,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乙型肝炎活动的育龄女性,应做到计划妊娠。筛查后ALT5*ULN或肝硬化的患者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妊娠。
03抗病毒治疗时意外怀孕了怎么办?患有乙肝的育龄期女性若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需要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程度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在常用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中,替诺福韦酯(TDF)对妊娠无影响,若使用TDF治疗,可继续妊娠。若使用恩替卡韦(ETV)、丙酚替诺福韦(TAF)、艾米替诺福韦(TMF)治疗,也无需终止妊娠,可换用TDF治疗后继续妊娠。如果应用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则需要终止妊娠。
因此,慢性HBV感染或肝硬化患者若近期有妊娠计划,建议选用TDF治疗,必要时(如合并肾功能不全)可考虑使用TAF治疗。育龄期女性如选择PEG-IFNα进行抗病毒治疗,则应在治疗期间避孕,治疗结束6个月后再妊娠。
04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孕期要做什么?
HBsAg阳性的孕妇应每1-2个月监测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积极处理,从而减少胎儿宫内感染的可能性。
若孕期全程检测的HBVDNA水平5IU/ml,则发生孕期母婴传播的风险低,无需特殊处理,保持观察并注意多休息即可。
若孕妇有轻微肝功能异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对胎儿无影响的保肝药物,从而降低孕妇的转氨酶水平,保证胎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若妊娠中晚期HBVDNA定量2×IU/ml或HBeAg阳性,可于妊娠第24~28周开始应用TDF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孕妇存在骨质疏松、肾损伤或消化道症状严重的情况,可以选择TAF或替比夫定(LdT)进行治疗。
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应在分娩前复查HBVDNA,以了解抗病毒治疗效果及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05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如何选择分娩方式?
HBsAg阳性的孕妇应确保住院分娩,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以避免在分娩过程中发生母婴传播。
在妊娠期密切监测和有效抗病毒治疗后,分娩方式并不会影响HBV的母婴传播,也就是说,剖宫产与顺产的HBV母婴传播发生率无异。因此,无须根据HBVDNA水平或HBeAg状态选择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分娩方式。
06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分娩后要做什么?
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尽早注射一剂次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1、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07乙肝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吗?未服用抗病毒药物或产后已停药的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在接受联合免疫治疗后,无论母亲HBeAg阴性还是阳性,无论新生儿口腔有无损伤,均可母乳喂养。[5]
产后继续应用TDF治疗的母亲,可以母乳喂养。因为乳汁中TDF的含量非常低且乳汁中的成分是TDF的代谢产物替诺福韦,替诺福韦不经过肠道吸收。
产后继续应用TAF、LdT或PEG-IFNα治疗者,由于目前母乳喂养安全性的研究数据有限,须慎重考虑母乳喂养,同时密切观察药物对婴儿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08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如何判断是否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预防HBV母婴传播有失败风险。即使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仍有约5%~10%HBeAg阳性或HBVDNA高水平母亲所生婴儿会发生HBV感染[2]。因此,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宝宝,在完成乙肝全程免疫接种后1~2个月需随访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
随访结果有以下几种可能:
(1)HBsAg阴性、抗-HBs阳性,说明预防成功,无需特别处理。
(2)HBsAg阴性和抗-HBs均阴性,说明暂时没有感染,但对疫苗无应答,尽快再次按“0、1、6月”方案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然后再复查;如果仍然没有应答,通常无需再次接种。
(3)HBsAg阳性、抗-HBs阴性,初步说明免疫预防失败;6个月后复查HBsAg仍阳性,可确定预防失败,应按慢性HBV感染者进行定期监测。
了解并践行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措施,是每名乙肝妈妈的“必修课”。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为宝宝埋下健康的种子,确保宝宝在妊娠期和出生后远离乙肝病毒的威胁,现在是行动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投身于这场消除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战役中!
最后,若您有乙肝母婴阻断的需要,医院进行就诊并做到全程配合,不要盲目听信非专业意见。
参考文献
[1].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年).中国病毒病杂志,.13(02):第++页.
[2].尤红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传染病信息,.36(01):第1-17页.
[3].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年)[J].临床肝胆病杂志,,37(3):-.DOI:10./j.issn.1-..03...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育龄女性临床管理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34(6):-.DOI:10./j.issn.1-..06..shu.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3(5):-.DOI:10./cma.j.cn-0512-.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级临床药学专业在校生陈悦、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杨彩华
编辑:徐如梦温嘉林
责编:陈广泰
投稿看这里
投稿看这里
欢迎各医疗机构药学人员以个人的名义或
集体(医院、科室)的名义投稿。
来稿方式:稿件发至邮箱pharma_jia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