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的家庭内传播

北京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9158974.html

中国是乙肝大国,年流行病学调查HBsAg携带率为9.75%,年的数据为9.09%,年数据进一步下降为7.18%。我曾经开玩笑说,一个大围桌的人吃饭,差不多都能够找到一个有乙肝病毒感染的。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包括共用注射器)。随着乙肝疫苗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普及、手术以及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上述途径导致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然而,家庭内密切的生活接触所导致的乙肝病毒传播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由该途径引起的水平传播将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已经有研究表明,乙肝病毒除了存在于血液之中,还可以在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检测出乙肝病毒,通过接触上述体液,也可能引起乙肝病毒的感染。家庭内传播的途径因地区、宗教、文化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家庭成员人数的多少亦有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家庭成员五个以上的感染率比五个以下的更高),传播方向可以是夫妻之间的传播、母亲传染小孩、父亲传染小孩、小孩之间的传播、其他家庭成员传染小孩等。主要有以下几个可能的途径:

1.共用牙刷、毛巾、指甲钳及剃须刀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共用剃须刀、毛巾、牙刷的情况并不多,但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这种共用的情况不在少数。在洗漱、剪指甲、刮毛发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导致局部破损,从而引起乙肝病毒入侵感染。

2.性生活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性病的一种。研究调查多对有乙肝病毒感染的夫妻,双方均感染的比例高达9.2%。有意思的是,妻子被丈夫传染后,其慢性化几率为7.1%,而丈夫被妻子传染后,其慢性化几率高达13.8%。

3.消化道传播当消化道有溃疡或者糜烂时,通过接吻、分食咀嚼过的口香糖、糖果、食物时,可能引起传。其实在我们身边,经常见到老一辈的,自己嚼烂食物再去喂孙子孙女,不少父母不敢去阻止老人家,其实是害了子女。

4.有资料显示,共用穿上用品、餐桌也可能引起乙肝病毒传染,但具体的意义不大。

针对以上的内容,在额外补充几点个人看法:

1.随着我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施行,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明显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低于1%。然而,在一些落后地区,计划免疫的接种落实不是很到位,导致婴幼儿的感染率仍高于城市地区;同时,也存在部分疫苗注射后无法产生有效抗体的人群,这种情况下,家庭内传播必须引起重视。

2.尽管成人被感染后慢性化的几率比较低,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成年人中乙肝感染率仍高,导致HBsAg携带人群的总数大,而且成年后部分人的抗体无法维持有效滴度,因此家庭内传播仍是无法忽视的问题。临床上就管过一个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丈夫出差前把精子和乙肝病毒一起传给她了,幸运的是她没有慢性化,宝宝也健康出生。

3.绝大多数人的认识是DNA滴度高的乙肝感染者更容易传染其他人,然而,一篇土耳其的研究文章却发现,DNA阴性或低滴度(IU/ml)的感染者,其传播风险甚至比DNA高滴度的感染者略高(0.7%vs0.5%)。所以,不能因此低估了该类感染者在家庭内传播的重要性。

上面的内容有着文献出处的,自己比较懒,没有把文献摆上来。写下一篇的时候再说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jbtz/1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