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丙型肝炎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肝脏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类型。其感染率逐年增加,呈全球分布,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现感染率为3.0%左右。一般人群输血感染率为10-15%。其慢性化程度很高,感染HCV后约80%的患者将发展为慢性肝炎。预后差,约20-30%的患者将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4-5%的患者将会进展为肝癌。医院肝病科高风琴主任医师带您一起了解丙型肝炎。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丙肝病毒携带者均具有传染性,检测HCVRNA阳性代表传染性。凡未感染过HCV的人,不分年龄、性别均易感染。特别是有输血史、使用血制品者、血液透析者、外科手术者、静脉药物依赖者、性滥交者、牙病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均为高危人群。经输血或血制品、血液透析的感染率很高(约70%),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如外科及牙科等手术、美容、纹身、不洁注射如静脉注射吸毒、穿耳环孔、侵袭性操作如内镜等)感染者约占20-30%。正常夫妻性生活和母婴传播率均很低。在日常生活中,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有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它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感染HCV的潜伏期为2-8周,临床一般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右上腹疼痛等,常无黄疸或黄疸较轻,多在体检时发现。感染HCV后血液中检测到抗-HCV和HCVRNA阳性,一般3个月后约90%患者抗-HCV阳性,但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CV阳性不能区分HCV是否现行感染,而HCVRNA阳性是HCV现行感染的金指标。因此,诊断丙型肝炎必须是二者均为阳性。临床注意仅凭抗HCV阳性,不要轻易作出诊断。必须检测是否有HCVRNA的存在。由于HCV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临床有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基因型,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等1a多见于美国、西欧;1b、2a、2b多见于亚洲,我国以1b、2a为主。1型最多,占感染病例的70%以上,其次2a和2b,占10%~30%。其中1b型患者有更严重的肝脏疾病,肝癌发生率高。基因1型,特别是1b对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差。因此,治疗前需检查HCV基因分析。丙型肝炎的治疗,我国指南推荐抗病毒标准方案是长效干扰素a(Peg-IFNa)与利巴韦林片(RBV)的联合治疗。HCV感染者用Peg-IFNa+RBV积极抗病毒治疗(明确急性期者,可单用IFNa)。IFNa疗程需1年(我国基因1型占近70%)。经济状况较差者,主张普通IFNa+RBV治疗。对于复发者再治疗,特别是基因1型或复发后较长时间才进行治疗者,应避免使用普通IFNa。标准治疗方案中,利巴韦林剂量不能mg/d。应全程联合,不能耐受者,初期3月足量应用,之后减量。但要注意这两种药物均有不良反应,如胎儿致畸性、骨髓抑制等,必须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及甲功等指标。近年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PI)的研究是丙肝治疗领域的热点。到了年实现了无IFN-a的治疗时代。年欧洲上市三种直接抗病毒药物,索菲布韦(Sofosbuvir,SOF)、西米普韦(Simeprevir,SMV)、达卡他韦(Daciatasvir,DCV),美国上市SOF/LED复合片(吉二代)等,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该类药物。年我国治疗指南提出,IFNa+RBV标准方案仍为现阶段主要治疗方案,适合于所有基因型患者。对于标准治疗方案复发或无应答者,考虑DAA治疗。具体用法如下。SOF+RBV:目前用于各型丙肝治疗,疗程:基因1、3型24周,基因2型12周(3型对SOF相对耐药,应联合治疗)。对于严重肾病或肾病终末期患者,GFR30ml/min,禁用RBV;SOF+DAC:用于基因3型和一些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肝移植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等,疗程12-24周;SOF/LDV片(吉二代):用于肝功损害严重者,疗程12-24周。临床运用时需注意服药1周后,检测HCVRNA定量水平,以达到快速抑制病毒,避免耐药发生。主讲专家高风琴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陕西省名中医成冬生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获得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转氨酶持续不降、高黄疸、难治性腹水及肝性胸水、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术后综合征及脾胃病、血液病等。采用成冬生“肝血虚”论治肝病、“温阳利水”治疗肝硬化腹水,“辛开苦降法”的经验治疗慢性肝胆病。应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周四上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