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继东
首都医科医院
实施新生儿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二十多年来,我国已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降低为中高流行区。最新报道显示,我国农村育龄期妇女(20~49岁)中HBsAg阳性率为5.8%,其中28%HBeAg同时阳性。近年研究发现,妊娠期妇女抗乙肝病毒治疗是控制肝病活动、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本文简要介绍其最新进展。
未怀孕的育龄期妇女的抗病毒治疗
未怀孕的育龄期女性的抗病毒治疗取决于病毒学、生化学和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对于处于免疫清除期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如果近期无怀孕计划,可选用疗程相对固定的干扰素治疗方案。对于已经发生肝硬化患者,原则上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首选替诺福韦(TDF)。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患者,并不需立即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在以后的妊娠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毒水平及肝脏功能。
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者的抗病毒治疗
对于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CHB患者,应根据患者所应用的抗病毒药物而采取不同的后续治疗措施。对于在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间发生妊娠者,建议换用TDF继续在妊娠期间抗病毒治疗。
妊娠期首次发现慢性HB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
对于妊娠期间初次诊断HBV感染的患者,是否开始抗病毒治疗则取决于其HBV感染阶段和疾病活动程度。对于处于免疫清除期伴有肝硬化患者,可在充分沟通后开始应用TDF抗病毒治疗;对于处于免疫耐受期患者,可密切观察暂不治疗。
给妊娠中晚期高病毒载量孕妇抗病毒治疗以进一步阻断母婴传播
对于高病毒载量妊娠母亲的新生儿,主动联合被动免疫的阻断失败率可高达8%~15%。我国随机和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给高病毒载量(>6log10copies/mL)孕妇于妊娠期中晚期开始应用拉米夫定(Lam)或替比夫定(LdT)对于能进一步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安全性良好。
潘启安教授等开展的一项临床试验证实,妊娠30-32周开始口服TDF可有效、安全地阻断母婴传播。我国学者还发现,对处于免疫清除期的孕妇,于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开始应用替比夫定可有效地阻断母婴传播。一项荟萃分析(总共纳入26项研究、例慢性HBV感染母亲)显示,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率,且用药组新生儿在出生缺陷率、早产率和Apgar评分方面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妊娠中后期高病毒载量母亲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母婴阻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证实。最新发布的EASL版指南,推荐对于HBVDNA2XIU/mL或HBsAglevels4log10IU/ml的孕妇,可在妊娠24-28周开始口服TDF抗病毒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