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湘生物新冠检测和肝炎检测市场份额第一重

圣湘生物:新冠检测和肝炎检测市场份额第一重点   国内来看,周二生物医药、疫苗板块整体反弹,多只股票涨停。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圣湘生物()的基本面,公司是国内新冠试剂检测第一股:市占率第一,并且在肝炎病毒检测中也占据国内三成的份额,排名第一。

  圣湘生物():

  圣湘生物是一家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集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于一体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国内技术先进、产品齐全的体外诊断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型高端分子诊断企业和基因科技的普惠者。

  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于年1月28日获批,成为首批获批的6家检测试剂企业之一。根据年3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使用各公司产品的实验室家数、占比和排名情况,推算公司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中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约30.57%,是名副其实的“抗疫第一股”。

  产品结构来看,除新冠病毒检测相关产品外,公司的病毒性乙肝和丙肝检测试剂市占率分别达到32.06%和29.43%,排名分别为第一名和第二名,公司实则为病毒性肝炎检测试剂龙头。

  公司围绕重大疾病防控,公司在传染病防控、癌症筛查与个体化治疗、妇幼健康、血液筛查、慢病管理等领域,开发了一系列性能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高性价比产品余种,余项产品获国内外注册认证,形成了集试剂、仪器、基因检测服务、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分子实验室共建等为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

  圣湘生物高精化的“磁珠法”大幅提升了国内PCR诊断产品的检测灵敏度,实现国产替代进口;简便化的“一步法”让复杂的核酸提取简化到只需移液操作,医院使用,让大规模普筛成为了可能;自动化的“全自动统一样本处理系统”解放人工,提升基因检测操作的效能,拓展应用领域;便携化的“POCT移动分子诊断”将分子检测模块进行集成,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快速检测,突破了分子诊断检测实验场地及复杂仪器的限制,医院、甚至家用;系统化的提取、扩增检测和仪器整合的解决方案,为临床检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撑,提升客户体验和工作效能。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全流程质控体系和营销服务体系,产品已在全国2,医院、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广泛使用,并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技术和产品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国家级重大奖项20余项,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五家全资子公司:圣维尔,主要负责提供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康得生物,主要负责公司部分生产资料的采购;圣维基因,主要提供血筛服务,系公司业务领域的扩展和延伸;香港圣湘,境外业务平台,为促进海外销售而成立的子公司;上海圣湘,目前无实际经营。

  新冠肺炎检测试剂国内对比:

  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新冠检测试剂盒已供往国内外近万人份(其中约70万人份供往湖北疫情防控一线,约万人份供往国际市场),二季度,在国内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后,公司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将国际市场作为战略重点,截至年6月30日已完成境外发货.24万人份,境外市场销售占比逐步提高,年4月、5月、6月分别达56.28%、51.30%和67.28%。

  与同为首批获批新冠核酸检测试剂企业达安基因()相比,公司在产能和销售的调节能力上明显更强,公司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品上的收入和利润冠绝群雄。

  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根据年3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使用各公司产品的实验室家数、占比和排名情况,推算公司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中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抗疫第一股”。

  公司在突发疫情防控方面,之前也开发了冠状病毒(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非洲猪瘟病毒、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禽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重大疫情相关的核酸检测产品,助力疑似病例特别是隐性病例得到快速分流确诊。

  病毒性肝炎试剂同行对比:

  公司乙肝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指标不仅较国内的主要产家达安基因()和科华生物()好,甚至和国际知名品牌雅培和罗氏相比也具有较大优势。

  专利技术:

  公司已取得国内外余项注册证书,包括一类产品注册证书5项,二类注册证书65项、三类产品注册证书28项、药品注册证书1项,81个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28个产品获乌克兰UMCC认证,且公司产品相比其他企业同类产品具有灵敏度高、精确度高、使用简单、检测通量高、成本低等优势,推动了基因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围绕重大疾病防控,公司在传染病防控、癌症筛查与个体化治疗、妇幼健康、血液筛查、慢病管理等领域,开发了一系列性能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高性价比产品余种,余项产品获国内外注册认证,形成了集试剂、仪器、基因检测服务、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分子实验室共建等为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基于高敏磁珠提取技术和一步法核酸释放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病毒性肝炎核酸检测系列产品。招股书显示:公司9年获国家药监局注册上市的高敏乙肝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是国内第一个将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灵敏度提高到10IU/mL、第一个率先引入内标监控的国产试剂,大幅提高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灵敏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财务业绩: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25亿元、3.03亿元、3.65亿元,年、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5.11%和20.41%,保持良好的上升态势。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11亿元、0.07亿元和0.39亿元,年、年同比增长分别为.5%和.8%,增速不断提升。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公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等相关产品市场需求量短期内大幅增加,由此带动业绩显著增长。上半年实现营收21亿元,同比增长逾11倍;归母净利润为12.32亿元,同比增长近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27亿元,同比增长逾90倍。

  从盈利能力看,公司年销售毛利率65.2%(6.7个pp),销售净利率为10.8%(8.6个pp),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年上半年疫情带动公司相关产品需求量大增,销售毛利率为83.1%(22.19个pp),销售净利率为58.66%(53.66个pp)。

  公司核酸检测试剂产品毛利率分别为78.02%、78.95%和82.19%。主要因销售占比较大的病毒性肝炎、生殖道感染与遗传、儿科感染、类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带动试剂类产品销售价格的提升。

  研发投入占公司收入比重在10%以上。未来在巩固该类产品市场优势的前提下,公司计划加大对血筛系列、呼吸道系列、自动化仪器等产品的开拓力度,特别是加强新产品的推广。

  行业趋势:

  体外诊断,即IVD(InVitroDiagnosi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诊断服务。根据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所用技术原理和方法的不同,体外诊断产品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血液诊断、微生物诊断等多种类型。体外诊断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临床应用贯穿了疾病预防、初步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等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根据统计数据,-年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从亿美元增长到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4%。

  国内方面,-年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61%,产业整体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圣湘生物本次IPO募集资金,拟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扩大血液筛查系列试剂、呼吸道检测系列试剂、生殖感染与遗传系列试剂等核酸试剂,以及POCT移动分子诊断系统、全自动PCR分析系统等仪器的生产规模,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实现产品系列的更新和完善,是分子诊断技术在血液筛查、感染疾病诊疗、肿瘤早期筛查等现代检验医学上的重要应用。

  整体来看,海外疫情尚未得到较好控制,未来1-2年内对新冠检测的需求依旧会保持高水平;另一方面,疫情催化下公司装机量快速提升,未来将持续带动相关试剂的增长,同时血筛、呼吸道检测、癌核酸检测等产品的推出将持续推动公司的发展,未来随着业务结构的重塑,产品将入快速放量期,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一、发行人主营业务及其变化情况

发行人是一家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集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于一体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系国内技术先进、产品齐全的体外诊断领军企业之一。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型高端分子诊断企业和基因科技的普惠者,服务于各类疾病防控、突发疫情防控等全民健康事业,助力国家精准医疗体系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发行人秉承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使命,凭借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领域的优势及研发积累,以解决行业痛点难点,推动基因技术高精化、简便化、自动化、移动化、系统化“五化”建设为核心,重点布局样本处理、检测技术、自动化控制及集成、生物信息分析四大技术领域,涵盖“高精度磁珠法”、“一步法”、“全自动统一样本处理”、“POCT移动分子诊断”、“多重荧光PCR”、“高通量测序”、“微磁盘液相芯片”、“生物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通过多项核心技术的有机组合,逐步构建了基因技术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的新生态,引领国内分子诊断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基因技术由医疗机构个别科室应用向多科室应用、大医院高端实验室应用向包括基层医疗机医院应用、少数领域应用向全场景应用的转变。

发行人自主开发了病毒性肝炎、生殖感染与遗传、儿科感染、呼吸道感染、核酸血液筛查、自动化仪器等优势产线,并进一步向肿瘤早筛、肿瘤个体化用药、慢病管理、公共卫生、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服务等领域拓展,开发了性能优良的产品余种,可提供各类优质检测服务2,余项。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全流程质控体系和营销服务体系,产品已在全国2,多家医疗机构使用,并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设立以来,发行人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技术和产品,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国家级重大奖项20余项,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获批组建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基因诊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核酸诊断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核酸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近10个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承担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计划、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30余项。

在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行人凭借系统化的技术平台及高效的研发体系,在极短的时间内研发出精准、快速、简便、高通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快速取得注册证书,系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获批上市的前6家企业之一。同时在强大的生产、营销及服务网络基础上,公司产品迅速供往湖北、湖南、北京、上海等30多个省市自治区疫情防控一线,截至年6月30日,已供往国内外近3,.13万人份(其中约1,.24万人份供往国际市场),为国内外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仪器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提供相关检测服务,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变更。

二、发行人所属行业基本情况

1、体外诊断行业概况

(1)体外诊断定义及分类

体外诊断,即IVD(InVitroDiagnosi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诊断服务。体外诊断产品由相应的仪器与试剂组成完整的系统,包括诊断仪器、诊断试剂及相关的校准质控等周边耗材。体外诊断目前已经成为人类进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所必不可少的医学手段,是临床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能够为医生治疗方案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指标。此外,在优生优育、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等领域,体外诊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所用技术原理和方法的不同,体外诊断产品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血液诊断、微生物诊断等多种类型。

各类体外诊断技术的检测原理和所检测的指标存在区别,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医疗过程中,需要对不同诊断技术所形成的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确诊相应疾病。虽然在不同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某项诊断方法所测定指标的参考意义可能更大,但总体而言,不同诊断方法之间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分子诊断除了用于临床诊断外,还可进行疾病预测,应用领域相对更广。

(2)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发展

1)全球体外诊断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生物技术、光化学技术、芯片技术等不断取得突破,且大部分国家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体外诊断行业已成为近年来医疗市场活跃程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一个规模庞大、产业链完善的新兴产业。根据统计数据,-年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从亿美元增长到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4%。

2)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体外诊断行业发展不均衡

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与各地区的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人均医疗支出、健康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相对完善,全球体外诊断市场中,美国、欧洲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新兴市场占据的份额则相对较小。

近年来,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居民生活水平稳定提升,医疗保障投入和人均医疗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对医疗诊断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逐步提高,新型体外诊断试剂和高精准度的设备普及与升级换代需求同时大量存在。由于新兴市场的发展受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速加快以及老龄化程度加深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未来,新兴市场将对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形成强有力的增长驱动力。

(2)我国体外诊断市场发展

1)我国体外诊断市场情况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并实现技术突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健康意识日趋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幅提升,为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带来一个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的市场窗口期。同时,自5年以来,国家对包括体外诊断在内的生物高新技术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国内体外诊断企业在产品技术、设备市场上取得突破。根据统计数据,-年,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61%,产业整体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2)我国体外诊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年中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为.33美元,远低于美国的9,.74美元、日本的4,.03美元和韩国的2,.86美元1,表明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政策鼓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与完善,政府和个人对医疗健康事业的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医疗机构和大众对体外诊断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我国体外诊断的市场将不断扩大。

未来,我国体外诊断产品技术将朝着高速化、模块化的全自动化流水线工作平台发展,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常规小型设备则朝着小型化、人性化操作、无线传输、移动医疗等方向发展;体外诊断产品线除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外,还将满足人们对疾病的风险预测、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需求,并向检验检疫、食品安全、动物体外诊断领域进一步拓展。

3)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细分市场分布情况

根据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所用技术原理和方法的不同,体外诊断产品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血液诊断、微生物诊断等多种类型,其中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是目前体外诊断主要的三大领域。近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中,免疫诊断占比约为38%,生化诊断占比约为19%,分子诊断占比约为15%,上述三类合计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2其中,免疫诊断是目前规模最大,而分子诊断则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市场份额保持快速上升趋势。

2、分子诊断行业发展概况

(1)分子诊断行业发展迅速

分子诊断是体外诊断行业的重要细分领域,也是体外诊断行业中技术要求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命科学的最前沿,分子诊断技术具有精准、快速、简便等特点,可用于帮助临床多种疾病的预警、筛查、早诊、指导治疗、疗效监测、预后判断等,是精准医疗的核心和发展基础。

随着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扩大,人们日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jbtz/13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