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疾控认识肝炎,科学防治

年7月28日

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

第8个“世界肝炎日”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肝炎,科学防治

01肝炎简介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肝炎病毒感染者包括肝炎病毒携带者和肝炎患者。

  肝炎一直是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共有20亿人感染肝炎病毒,其中约有5亿人(全世界十二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慢性肝炎,每年约有万人因此而死亡。我县监测的法定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历年位居第二位。

02常见症状和体征

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易疲倦。部分患者巩膜或皮肤黄染,发热,肝区隐痛、肝大、触痛,部分患者出现蜘蛛痣和肝掌,重型肝炎可见腹水、少尿、出血倾向和意识障碍、昏迷等。

03感染途径和流行特点

不同病毒引发的肝炎,其传播途径和感染后的临床过程不同。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播疾病,可以通过污染的手、食物或水传播;乙肝、丁肝和丙肝则主要通过母婴、性和输血传播。甲肝和戊肝多为自限性疾病,很少发生慢性感染;但乙肝和丙肝则可发生慢性感染,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极高。临床数据显示,近80%的肝癌病例均由乙肝和丙肝这两种病毒引起。因此,这两种病毒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因素。

  甲型肝炎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农村高于城市,秋季发病率较高,年龄愈小隐性感染比例愈高,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

  乙型肝炎一般呈散发性,无明显季节性,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和青少年高于成年人。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分布。

04预防控制

  肝炎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为注射肝炎疫苗。在各型肝炎中,除丙肝外,均可通过疫苗来预防。近年来,我国通过大力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等策略控制肝炎的流行与传播,取得明显效果,据调查,从上世纪90年代到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人数大约减少了万。但是,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广泛,感染者众多,肝炎防治难度大,仍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1.保证食品安全卫生:严格把控”病从口入”这一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集体食堂、饭店、学校、托幼机构等餐饮人员要定期体检,不采购不洁食品;最好实行分餐,共用的餐具要消毒;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不能混用。

2.日常生活中的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情绪稳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忌酒,多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质量,不能熬夜,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注意血制品的安全,献血输血都应去正规的医疗机构,拔牙纹眉等有创伤的操作都建议去正规的医疗机构。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3.母婴阻断预防:对孕妇应常规检查肝功能和HBsAg,在妊娠28—36周应进一步检查HBeAg,如HBsAg或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于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进行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对HbsAg阴性母亲亦应按规定程序(0、1、6月接种乙肝疫苗)进行免疫。

4.饮食调理:平时的饮食最好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可以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适当进食糖类、鸡蛋、鱼类、瘦肉;还应该保证低盐或少盐饮食。此外,补充日常生活所需热量的食物如各种水果类、蜂蜜、芝麻、花生、大豆、蛋黄、牛奶等;忌刺激性食物及油腻煎炸之品,如姜、葱、辣椒、肥肉等。

误区一:

通常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如果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活跃,肝功能受到损伤,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口干、口苦、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右上腹隐隐作痛、腹泻、小便黄如浓茶色等都是病症的反应。

误区二:

大部分携带者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发病,所以人们就认为其不具有传染性,也无须检查,其实不然。所谓病毒携带者,是肝功能和B超检测都正常,但表面抗原呈阳性,就具有传染性。

误区三:

及时、准确地检测病情,对治疗是非常有利的。很多人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或感染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要早发现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一年或半年体检一次,检查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指标。

文章来源:巴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审核:吴芳

编辑:万联科技戴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jbtz/1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