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发病机制
(1)病毒性肝炎急性期,多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及恶心,病情较重时常有呕吐,腹胀或腹泻,可引起热量摄入不足,蛋白质摄入量低下或吸收不良,导致营养性不良性脂肪肝;
(2)病毒性肝炎病情改善后,片面强调“三高饮食”(如长期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可能导致热量摄入过多,而肝脏利用脂肪的能力低下,同时驱脂因素缺乏(如减少体力活动)也使脂肪外移减少,致脂肪代谢紊乱,皆可能引起脂肪肝。
同时,抗生素及化学毒物、慢性感染及慢性贫血等因素均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脂肪肝的高危因素,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更易发生脂肪肝。
02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肝区疼痛等,发生黄疸情况不多见;其纤维化发生率增高,并促使其向肝硬化转化进程加快,几率更大,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03
治疗理念及常用药物
一般治疗方法:基础治疗+肝炎治疗+脂肪肝治疗
(1)基础治疗
戒酒、控制饮食(少食高糖高蛋白食品,多吃水果蔬菜)、控制葡萄糖输注射量、辅助适量运动;
(2)肝炎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护肝、支持、免疫控制(维生素C/肝太乐/辅酶Q-10/肌苷/门冬氨酸甲镁/胸腺肽等)
(3)脂肪肝药物治疗
易善复+复方丹参片;强肝胶囊;水飞蓟宾;硫普罗宁(凯西莱)
长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