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总结

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病原及发病机制

甲型肝炎病毒(HAV)

粪-口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HBV)

血液、母婴垂直、性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HCV)

血液、母婴垂直、性传播

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需与HBV共生才能复制的一种缺陷RNA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HEV)

粪-口途径

临床表现

1.急性型:①急性黄疸型肝炎;②急性无黄疸型肝炎2.慢性型:乙、丙、丁型肝炎可以迁延不愈,形成慢性肝炎。

甲、戊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不形成慢性和病毒携带状态

3.重型肝炎4.淤胆型肝炎5.肝炎肝硬化

并发症

肝性脑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肝-肾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糖尿病;

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自发性腹膜炎等。

预后

急性肝炎多在3个月内恢复健康。重型肝炎病情危重,预后差甲型肝炎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

药物治疗

原则

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一般不会变为慢性,主要是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而慢性乙肝、丙肝需采取抗病毒治疗。

指征

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具有①并有②或③的患者应接受抗病毒治疗。★①HBA-DNA≥copies/ml(HBeAg阴性者为copies/ml);   ②ALT≥2倍正常上限值;③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G2炎症坏死2.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血HCV-RNA检测阳性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药物

乙型

1.α干扰素: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①作用机制:通过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对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还可调节免疫,增强和促进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的活性。②剂型:有普通干扰素(短效)和聚乙二醇干扰素(长效PEG-IFN)两种,③剂量:普通IFNα,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   PEG-IFNα2a,皮下注射,每周1次。

④疗程:均为1年或更长。2.核苷酸类似物:首选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①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阿德福韦与其它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多用于病毒耐药后的二线治疗。②作用机制: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和增殖。③剂量和疗程:倾向于长时间治疗。建议为e抗原血清转换后至少1年以上。

丙型

1.α干扰素;2.利巴韦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48周;3.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

用药注意

①干扰素、利巴韦林可引起畸胎或胚胎致死效应,故治疗期间和治疗6个月内,所有育龄期妇女和男性均必须采取避孕措施。

②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妊娠、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0.1和(或)血小板计数<50×/L。③预防肝炎的发生和暴发流行:接种疫苗;食品要高温加热。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jbtz/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