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走进肝炎的世界病毒性肝炎

有些人把肝炎理解成为病毒性肝炎,其实病毒性肝炎只是肝炎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就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基本上相似,但从急慢性来说有所区别。甲肝和戊肝只有急性肝炎,到现在都没有发现慢性肝炎;乙肝、丙肝、丁肝可以有慢性肝炎,也可以有急性肝炎。通常情况下,丙肝的急性表现比甲肝和戊肝稍微轻一点,但是也不绝对。急性乙肝可以是非常重的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也可以急性加重。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上主要就是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面色发黄、小便黄,如果出现恶心、呕吐重、小便很黄,提示比较严重了。一般比较轻的时候,就是没精神,不太想吃饭,病人经常不认为自己病了,总是觉得最近可能劳累了,或者是最近胃口不好。大多数人不把自己当成是有病了,只有到眼睛发黄了,尿黄了,或者呕吐了,这些情况,才会想到有可能是肝脏有问题。不过,我们却无法通过临床表现来大概判断是哪一种肝炎,医院检查过之后才能确定。

由于病毒性肝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预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阻断传播途径。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五大传染途径分别是:

输血传播:输入病毒性肝炎疾病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医源性传播: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感染肝炎病毒。

性传播: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约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病毒的。

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密切日常生活接触可使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通过黏膜或皮肤微小的擦伤裂口进入易感者的机体造成病毒感染。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母婴传播。如果能够完全防止母婴传播,就可以使我国乙肝表面抗携带者人数减少1/3。目前全国有1亿多表面抗原携带者。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也很好,方法是在出生时,生后1个月、2个月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

此外,在预防病毒性肝炎方面,小编还建议大家,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以任何方式吸毒;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不接触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或血制品;注射时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具进行诊疗;对新出生的婴儿24小时内都应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即使得了肝病,只要注意饮食,科学安排生活,接受正确的治疗,也可以使肝病得到控制和好转。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得了肝病,一方面要及时治疗,另一方面要有合理的生活方式,即所谓“养生”之道,包括良好的心情、适当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对于疾病康复有好处。与此同时,要注意营养适量和均衡,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和饮食习惯调整膳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切忌饮酒。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
治白癫疯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ckc.com/jbtz/10167.html